[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泪囊扩张的自膨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7785.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45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南开辉;涂云海;王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亮视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9/00 | 分类号: | C08F289/00;C08F220/06;C08F222/38;C08F220/14;C08F226/10;A61F9/00;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宏雷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扩张 膨胀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用于泪囊扩张的自膨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依据皮肤扩张原理,手术前期将自膨胀微球通过注射方式植入泪囊内,微球吸收泪囊内水分膨胀并维持膨胀状态一定时间,进行泪囊扩张,泪囊尺寸符合手术要求后,开展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同时取出泪囊内微球,本发明自膨胀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一定的力学性能,吸收泪囊内水分后能膨胀至5mm以上,并维持膨胀状态一定时间,达到扩张泪囊水平距离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泪囊鼻腔吻合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泪囊扩张的自膨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泪囊炎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眼病之一,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因其较高的成功率、无颜面部疤痕等优点,已经成为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案。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手术需要将泪囊纵向切开与两侧鼻腔黏膜做吻合,对于小泪囊型患者,其手术成功率仍然偏低,究其原因在于小泪囊型患者泪囊尺寸偏小。因此,在手术前期需要扩大泪囊尺寸以保证后继手术的成功率。然而,目前没有相应的产品用于扩张泪囊。
解剖学上认为正常泪囊垂直距离一般为12mm-15mm,水平距离4mm-8mm,如果泪囊CT造影充盈最大水平距离小于2mm,则可认为小泪囊。对于小泪囊型患者,术后鼻腔泪囊吻合口形成不良,更容易因纤维增生、肉芽组织或者瘢痕原因导致泪囊再次堵塞,其手术成功率仍然偏低。因此,在手术前期需要扩大泪囊尺寸以保证后继手术的成功率,一般需要将泪囊水平距离扩大至5mm以上。
皮肤扩张一直是解决皮肤移植术中皮肤面积不够的常规方法。皮肤扩张后能提供“额外”的皮肤,用以修复和替代邻近的瘢痕或其它皮肤缺损及畸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泪囊扩张的自膨胀微球及其制备方法,用于手术前期的泪囊扩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泪囊扩张的自膨胀微球,所述的自膨胀微球采用自吸水膨胀的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的自吸水膨胀的高分子材料采用丙烯酸类单体或其衍生物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或其衍生物或天然高分子材料中的任意一种使用引发剂和交联剂交联共聚得到,所述的自膨胀微球的尺寸半径为2.5-5mm。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为丝素蛋白、明胶、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中的一种。
所述的丙烯酸类单体或其衍生物与N-乙烯基吡咯烷酮单体的质量比为3:2-4:1。
所述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质量为丙烯酸类单体或其衍生物质量的5-20%。
所述的丙烯酸类单体为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
所述的自吸水膨胀的高分子材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在密闭且通氮气条件下,将引发剂溶于第一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中,依次加入第二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交联剂,搅拌均匀后注入模具,静置去除气泡,密封模具并置于恒温箱内,于60℃-90℃下反应8-72h,反应结束后,脱模得到微球,将得到的微球置于大量去离子水中反复溶胀清洗,梯度氯化钠溶液脱水,灭菌,干燥后保存。
所述的自吸水膨胀的高分子材料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将丙烯酸类单体水溶液在密闭且通氮气条件下,与碱液中和, 并在室温下进行磁力搅拌, 而后加入天然高分子材料水溶液和引发剂以及交联剂,继续搅拌均匀后,将混合溶液注入模具,静置去除气泡,密封模具并置于恒温箱内,于60℃-90℃下反应8-72h,反应结束后,脱模得到微球,将得到的微球置于大量去离子水中反复溶胀清洗,梯度氯化钠溶液脱水,灭菌,干燥后保存。
所述的引发剂为4,4'-偶氮(4-氰基戊酸)(ACVA)、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偶氮二异庚腈(ABVN)、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所述的碱液的质量为丙烯酸类单体的质量的10-60%。
所述的碱液为NaO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亮视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亮视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7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护式传染病血样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快速查找的便利贴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