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8718.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6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玲;陈一天;李松敏;佟大威;郑雅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C02F3/28;C02F3/34;C02F3/32;E02B3/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水质 净化 生态 修复 智能 丁坝 系统 | ||
1.一种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包括坝身,所述坝身的主体中部为竖向设置的填料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料层中设有煤渣和绿沸石的混合体吸附层,在所述坝身的背水侧设有感应器和曝气泵,所述感应器上装有DO检测仪和氨氮检测仪,所述DO检测仪和所述氨氮检测仪与控制柜连接,所述控制柜根据所述DO检测仪和所述氨氮检测仪的检测数据控制所述曝气泵的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无烟煤过滤层、所述煤渣和绿沸石的混合体吸附层和陶粒反硝化层,在所述陶粒反硝化层的两侧各设有一堵生态混凝土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填料层的两侧均设有砂和碎石混合的透水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砂和碎石混合的透水体外侧设有大块卵石缓冲层,所述大块卵石缓冲层为所述坝身的外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坝身的底部设有鱼巢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坝身的顶部设有生态毯,在所述生态毯内种植有挺水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煤过滤层、所述煤渣和绿沸石的混合体吸附层和所述陶粒反硝化层的体积比为1:2:1.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烟煤过滤层中无烟煤的粒径为15-20mm,所述煤渣和绿沸石的混合体吸附层中绿沸石和煤渣的粒径为8-10mm,所述陶粒反硝化层中陶粒的粒径为5-8mm,所述生态混凝土墙的厚度为4-6c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和碎石混合透水体中砂子和碎石的平均粒径30-50m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河道水质净化及生态修复的智能生态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巢层是由正方形生态混凝土鱼巢块体铺成的,所述正方形生态混凝土鱼巢块体的边长为15-25cm,所述正方形生态混凝土鱼巢块体设有分别沿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设置的圆孔形鱼巢,所述圆孔形鱼巢的孔径为12-16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87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