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9187.8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0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袁辉;王业飞;郑华安;朱毅仁;贾辉;丁名臣;吴绍伟;薛新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李欣芮 |
地址: | 524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高压 环境 下冻胶 天然气 耐受 评价 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箱,用于模拟实验所需的环境温度;
高温高压容器,设置于所述恒温箱内,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内部设置有容纳样品的空腔,且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拆卸的密封件;所述高温高压容器两端的密封件上分别设置有入口阀门和出口阀门,所述入口阀门、所述空腔、所述出口阀门构成供介质通过的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对冻胶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还包括:
装样容器,放置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内,所述装样容器上设置有介质进入口和介质传出口,所述样品设置于所述装样容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样容器包括:
进气筛板,安装于所述介质进入口,所述进气筛板上设置有多个供介质透过的通孔;
出气筛板,安装于所述介质传出口,所述出气筛板上设置有多个供介质透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样容器和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长度之比为1:2;所述装样容器和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宽度之比为1:2;所述装样容器和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高度之比为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两端的密封件分别为第一法兰接头和第二法兰接头,所述第一法兰接头设置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入口阀门一端,所述第二法兰接头设置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出口阀门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装样容器还包括:
连接片,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装样容器和所述第一法兰接头,在拆卸第一法兰接头时,所述装样容器随所述第一法兰接头取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包括:
压力监测件,设置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具有所述入口阀门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对冻胶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监测件包括:
压力表缓冲管,连接所述第一法兰接头;
压力表,连接所述压力表缓冲管;
防爆片,连接所述压力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还包括:
第一观察窗,用于监测样品变化,所述第一观察窗设置于所述高温高压容器的外壁。
10.一种高温高压环境下冻胶天然气耐受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评价装置,所述天然气耐受性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开启恒温箱,设定实验温度;
S2:配制实验所需冻胶体系未成胶溶液,在所述实验温度下成胶老化24h后,使用流变仪测定冻胶初始弹性模量;
S3:开启入口阀门端的密封件并取出装样容器,再将高温成胶后的冻胶样品放入装样容器中,安装所述密封件,密封评价装置;
S4:将高压氮气瓶连接入口阀门处的进气管线,开启入口阀门和出口阀门通入氮气,5min后关闭入口阀门、出口阀门和高压氮气瓶,拆卸所述进气管线;
S5:将所述进气管线连接至高压天然气瓶,打开入口阀门向高温高压容器通入天然气并持续加压;或将所述进气管线连接至手摇泵,打开入口阀门向高温高压容器通入模拟水并持续加压;
S6:通过压力表监控所述评价装置的内部压力,当压力到达所需值后,关闭入口阀门,拆卸所述进气管线;
S7:将所述评价装置放入实验温度下的恒温箱内,老化一定时间后通过观察窗观察冻胶状态,或老化一定时间后取出装样容器测量冻胶样品老化后的弹性模量;
S8:完成冻胶弹性模量测定后重复S3-S7,实现天然气或模拟水的动态更替,获得不同老化时间后的冻胶强度,评价冻胶高温高压下天然气耐受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918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细不锈钢丝镀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结构辊式破碎机中置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