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刃单沟钻头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9988.4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33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石锡祥;张金贤;刘玉发;雷杰;曹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0 | 分类号: | B23B51/00;B26F1/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李俊楠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刃 钻头 | ||
1.一种双刃单沟钻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钻身(1)和连接在钻身(1)后端的柄部(2),钻身(1)前端形成有钻尖部(11),钻尖部(11)上均布有第一主切削刃(111)和第二主切削刃(112),钻身(1)周侧上开设有分别与第一主切削刃(111)和第二主切削刃(112)对应设置的第一排屑槽(12)和第二排屑槽(13),第一排屑槽(12)和第二排屑槽(13)均自钻尖部(11)端面向钻身(1)后端方向螺旋延伸,且第二排屑槽(13)的螺旋角大于第一排屑槽(12)的螺旋角,第二排屑槽(13)在向钻身(1)后端方向螺旋延伸过程中逐渐靠近第一排屑槽(12)并最终与第一排屑槽(12)汇合于钻身(1)的A点处;定义钻身(1)的A点处至钻身(1)前端的部分为钻身前段,而钻身(1)的A点处至钻身(1)后端的部分为钻身后段,在钻身后段周侧上仅开设有第三排屑槽(14),第三排屑槽(14)的螺旋角的大小介于第一排屑槽(12)和第二排屑槽(13)的螺旋角大小之间,第三排屑槽(14)于钻身(1)的A点处与第一排屑槽(12)和第二排屑槽(13)交汇在一起,且第三排屑槽(14)自钻身(1)的A点处螺旋延伸至钻身(1)的后端,使得钻身后段形成能提高钻头当量截面积的单沟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单沟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12)、第二排屑槽(13)和第三排屑槽(14)的汇合点A被配置为位于钻身(1)近中部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刃单沟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12)的螺旋角为28°~33°,第二排屑槽(13)的螺旋角为40°~45°,第三排屑槽(14)的螺旋角为第一排屑槽(12)和第二排屑槽(13)的螺旋角之和的平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刃单沟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12)的螺旋角为29°,第二排屑槽(13)的螺旋角为43°,第三排屑槽(14)的螺旋角为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刃单沟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刃单沟钻头为直径小于4mm的微径钻头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双刃单沟钻头,其特征在于:第一排屑槽(12)和第二排屑槽(13)分别通过第一圆弧过渡段(121)和第二圆弧过渡段(131)与第三排屑槽(14)平滑过渡交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厦芝科技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99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神经反馈训练系统
- 下一篇:产品品质预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