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0389.4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唐俊松;张雪根;钱琴芳;沈剑峰;朱佳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盛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78 | 分类号: | C02F1/78;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王会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染 水中 苯胺 化合物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S1、废水中苯胺类有机物的鉴定;S2、处理工艺的选择:臭氧氧化工艺,采用臭氧辅助切割装置或微气泡曝气方式来提高臭氧在废水中的溶解度;S3、臭氧氧化工艺设备的优化包括:反应塔直径、高度、臭氧投加点位置、曝气孔径大小、直接反应段高度、间接反应高度、消泡区高度;S4、通过对S3步骤的分析,探明反应器结构影响苯胺化合物去除的关键因素;S5、探索最佳反应条件。本项目在现有印染废水处理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氧化工艺,通过优化设计反应器结构、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开发适用于印染废水处理的臭氧氧化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染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印染废水处理技术主要为“物化+生化”的主体工艺,该工艺能够较好的去除废水中的COD、BOD、SS等并能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然而,在污染物的转化降解过程中易于形成新的污染物如苯胺类物质,会强烈抑制氧化或生物降解过程,同时造成出水中苯胺类物质超标。环境保护部华东环保督查中心对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印染大省的50多家印染企业调查发现,目前绝大部分印染企业污水采用传统工艺方法处理后,排放的污水中苯胺类物质浓度没有达到排放标准要求。
苯胺类化合物有毒,属于高毒物品,危险特性属于第6.1类毒害品,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作用,不当接触会造成人体组织缺氧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它脏器的损害,严重时会致人死亡,如超标排放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污染。苯胺已被美国环境保护署列为优先污染物,并受到欧洲和中国政府的立法控制,我国也将苯胺列入“十四类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中。
目前,苯胺类污染物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生物法和高级氧化法。其中,吸附法中吸附剂在吸附饱和后难以再生,重复利用的效率大大降低,且出水不易达到排放标准。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对废水中呈溶解、胶体以及微细的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进行氧化、分解、吸附,并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稳定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的技术。然而,苯胺类物质对大多数微生物都有较强的毒害作用,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有机污染物降解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以解决对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处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印染废水中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所述苯胺类化合物处理工艺:
S1、废水中苯胺类有机物的鉴定;
S2、处理工艺的选择:臭氧氧化工艺,采用臭氧辅助切割装置或微气泡曝气方式来提高臭氧在废水中的溶解度;
S3、臭氧氧化工艺设备的优化包括:反应塔直径、高度、臭氧投加点位置、曝气孔径大小、直接反应段高度、间接反应高度、消泡区高度;
S4、通过对S3步骤的分析,探明反应器结构影响苯胺化合物去除的关键因素;
S5、探索最佳反应条件。
优选的,所述S1中的鉴定包括测定:采用大型仪器对废水中有机物如苯胺类物质的分子结构、浓度等进行测定。
优选的,所述S1中的鉴定包括对比:结合废水原有处理工艺过程以及废水中有机物种类及浓度变化进行对比。
所述S1中的鉴定包括分析:分析废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成分及残留原因。
优选的,所述S5中在反应时设置不同的运行参数如曝气时间、曝气压力、流速、停留时间、催化剂床层高度、污染负荷,考察不同参数不同反应条件对废水中苯胺处理效率的影响。
优选的,所述分子结构采用气相色谱仪器。
优选的,所述分子浓度采用液相色谱仪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盛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盛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0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