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0765.X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7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曹荣辉;丁二刚;兰兆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053 | 分类号: | F28D1/053;F28F9/02;F24F1/0067;F24F1/0325;F24F1/18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进联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0 | 代理人: | 韩潇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换热器 具有 空调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该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组件,集流管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分配管、回流管和入口管,入口管、分配管以及回流管的交汇处设有文丘里管,且文丘里管与分配管、入口管和回流管均互相相通。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上述微通道换热器。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入口管和分配管之间设置文丘里管,从而利用文丘里管自身的抽吸原理,将聚集于分配管远离入口管一端的多余制冷剂吸附回分配管靠近入口管一端,然后再朝向分配管远离入口管的方向喷射回去,形成循环回路,进而避免了分配管末端产生液态制冷剂的聚集和回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微通道换热器是一种高度紧凑的热交换器,微通道换热器的扁平管内有数十条细微流道,在扁平管的两端与圆形集管相联。集管内设置隔板,将换热器流道分隔成数个流程。
现有的微通道换热器中通常采用分配管进行分液,但是在常规设计的情况下,分配管的末端易产生液态制冷剂的聚集和回弹,导致分配管的末端供液过多,分配管的前端供液过少,导致分液不均,进而影响蒸发器性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避免分配管内制冷剂聚集的微通道换热器。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集流管组件,所述集流管组件包括互相连通的分配管和回流管,且所述分配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回流管连接,并形成内部循环通道;所述分配管的一端连接有供制冷剂流入的入口管,所述入口管、所述分配管以及所述回流管的交汇处设有文丘里管,且所述文丘里管与所述分配管、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回流管均互相相通。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通过在所述入口管和所述分配管之间设置所述文丘里管,从而利用所述文丘里管自身的抽吸原理,将聚集于所述分配管远离所述入口管一端的多余制冷剂吸附回所述分配管靠近所述入口管一端,然后再朝向所述分配管远离所述入口管的方向喷射回去,形成循环回路,进而避免了所述分配管末端产生液态制冷剂的聚集和回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文丘里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分配管和所述入口管连接,且所述文丘里管的侧面开设有流通口,所述流通口连通于所述回流管。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得所述文丘里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分配管和所述入口管连接,所述文丘里管的中间段侧面与所述回流管连通,从而使得所述文丘里管内部对制冷剂的抽吸与喷射在所述分配管和所述回流管中形成循环回路,进而使得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运行过程中通过内部的不断循环实现避免所述分配管末端产生液态制冷剂的聚集和回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回流管包括第一管段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管段两端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靠近所述入口管的一端的所述第二管段连接于所述文丘里管的所述流通口处,所述第一管段远离所述入口管的一端的所述第二管段与所述分配管远离所述入口管的一端相连接;连接于所述文丘里管的所述第二管段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文丘里管的轴线;所述流通口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的中间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文丘里管包括互相连接的第一锥形段和喉部,所述喉部靠近所述流通口设置,所述第一锥形段靠近所述入口管设置,且所述第一锥形段与所述入口管相连接;所述第一锥形段的直径自所述分配管至所述入口管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喉部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锥形段的最小内径等径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07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