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钙循环的协同脱除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1765.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英杰;张婉;张春晓;赵建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56;B01D53/6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宋海海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循环 协同 脱除 co base sub | ||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物防治与清洁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钙循环的协同脱除CO2和NO的方法,所述方法为:(1)采用煤或生物质煅烧Mn改性CaO催化剂,并且产生未燃尽的煤焦或者生物质焦;(2)煤焦或生物质焦与烟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CO和CO2,焦炭被O2和NOx耗尽;NO在Mn改性CaO催化剂的催化下被CO还原成N2;炉内的CO2被Mn‑CaO吸收;空气将烟气中剩余的CO氧化成CO2,CO2被Mn‑CaO吸收。利用煤焦或者生物质焦氧化产生的CO作为还原剂,不需额外添加脱硝还原剂和另置脱硝反应器,将现有钙循环系统中的钙基吸收剂进行Mn改性处理,在钙循环的碳酸化反应器中实现燃煤电站烟气中CO2和NO的同时高效脱除,脱硝效率高达99%,CO2捕集效率高达8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污染物防治与清洁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钙循环的协同脱除CO2和NO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燃煤电站是化石能源相关CO2排放的主要源头,针对燃煤电站的CO2减排是全球碳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钙循环技术即CaO循环煅烧/碳酸化技术是当前最有希望实现大规模CO2捕集的技术之一,具有捕集效率高、成本低和与电厂耦合性好等优点。钙循环包括两个反应器,碳酸化反应器和煅烧炉反应器,均为流化床反应器。CaCO3在800-950℃的煅烧炉中煅烧,分解生成CO2和CaO(如(1)式所示),煅烧炉由燃料燃烧供能;煅烧后的 CaO流入600-700℃的碳酸化炉,吸收烟气中的CO2,生成CaCO3(如(2)式所示);最后CaCO3返回至煅烧炉发生分解反应,释放CO2并实现CaO再生。CaO在煅烧炉和碳酸化炉中循环流动,实现CO2的捕集。煅烧炉排出的高浓度CO2可以直接封存或利用。
CaCO3→CaO+CO2 (1)
CaO+CO2→CaCO3 (2)
煅烧炉中CaCO3分解是吸热反应,通常采用煤或者生物质的富氧燃烧为煅烧炉供能。在煅烧后CaO流出煅烧炉时,煅烧炉内一些未燃尽的煤焦或生物质焦被CaO夹带流入碳酸化炉中,在碳酸化炉内这些焦炭与烟气中的O2发生反应生成CO。受到焦炭类型、夹带量及烟气中O2浓度影响,碳酸化炉内CO浓度约为0.1-1.2%。CO具有还原性,但当前未对碳酸化炉内的CO作出合理化利用,CO排放将导致能源浪费并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必要对该部分CO进行资源化利用。同时,钙循环中钙基吸收剂随着循环次数增多而导致其捕集 CO2性能逐渐衰减,有必要制备高活性的复合钙基吸收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7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