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片补锂方法及极片补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2159.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04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飞;宋庆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H01M4/139;B30B3/04;B05C5/02;B05C9/12;B05C11/10;B05D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片补锂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极片补锂方法及极片补锂装置,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该极片补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导电胶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以在负极集流体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导电胶层,在负极集流体的下表面形成第二导电胶层;S2、将具有预设厚度的第一预锂体和第二预锂体分别贴附在第一导电胶层和第二导电胶层上;S3、将第一负极主材片和第二负极主材片分别贴附在第一预锂体和第二预锂体上,以形成预锂负电极片。该极片补锂方法通过将预锂体设置在负极集流体和负极主材片之间,从而有利于降低后续工序的安全风险,且通过提前将预锂体设定为预设厚度,能够精确控制预锂量,此外,由于该补锂方法不需要PET膜辅助,因此预锂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补锂方法及极片补锂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其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实现充放电,具有比能量高、寿命长、安全以及环保等优点,因此已经广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能量密度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性能,也是制约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点。随着电脑、手机、电动汽车等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要求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尤其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汽车电动化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核心部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与使用寿命短仍然是限制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瓶颈。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及电池循环性能仍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的锂损失是影响电池能量和电池循环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补锂方式来弥补这一部分损失,补锂技术不仅可以弥补阳极的首效损失,同时还能提供额外的锂源,从而极大地提升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及循环性能。
现有补锂技术中,包括正极补锂和负极补锂,正极补锂主要通过正极富锂材料的添加达到补锂效果,这种富锂材料稳定性差,对电芯性能有负面影响。负极预锂化技术是负极补锂中应用最广的技术,其主要包括锂粉预锂化和锂带补锂。锂粉预锂化对现有锂电行业的工艺的影响较小,但是锂粉的化学特性较为活泼,其补锂过程安全风险较高。通过锂带补锂的方式补锂效率高,无副反应,安全性高,但是其补锂精度较难控制,现有成品锂箔厚度难已满足预锂的需求,需要进行预锂工艺的优化进行预锂量的精度控制。
此外,锂箔压延及预埋贴附需要通过PET膜辅助,PET膜的成本较高,且回收较为困难。并且,目前的预锂方法在预锂后锂箔位于负极层的外表面,不仅会增加电芯的厚度,从而提高安全风险,且在进行后续极片模切以及叠片等工序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后续工序加工难度的增加。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够精确控制预锂量、低成本以及高安全度的极片补锂装置及极片补锂方法是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补锂方法,该极片补锂方法预锂量精度高,预锂成本低,且安全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极片补锂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导电胶涂覆在负极集流体上,以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导电胶层,在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下表面形成第二导电胶层;
S2、将具有预设厚度的第一预锂体和第二预锂体分别贴附在所述第一导电胶层和所述第二导电胶层上;
S3、将第一负极主材片和第二负极主材片分别贴附在所述第一预锂体和所述第二预锂体上,以形成预锂负电极片。
作为优选,所述负极集流体为复合集流体,其包括PET基材层和两层铜导电层,两层所述铜导电层分别贴附在所述PET基材层的两侧。
作为优选,在所述S1之前还包括如下步骤:
S0、通过电镀工艺将两层所述铜导电层分别电镀到所述PET基材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以形成复合集流体。
作为优选,所述导电胶包括石墨、导电剂和粘接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1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河道水位仿真推演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集中供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