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2916.5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A61K9/00;A61K4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桥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0 | 代理人: | 程小艳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次 药核壳微针贴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微针设置至少一个核壳微结构,所述每一个核壳微结构通过3D制造工艺将包括微针壳、微针帽和干燥的药物或疫苗的三个不同组件组装在一起;
所述贴片具有微小的尖端和光滑的几何形状;
药物或疫苗由帽层和基层包裹,由相同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即聚己内酯(PC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贴片通过控制PCL外壳的降解精确控制药物何时释放,在皮肤快速愈合后,微针插入和完全嵌入真皮层;
在临床环境中,原则上可一次性将多套不同PCL外壳的微针插入患者皮肤,在不同时间段后实现多次破裂性释放,类似多次注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模具由包括如下的物质合成:固化剂(Sylgard 184)、硅烷化剂(TMCS:三甲基氯硅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壳微针由包括如下的物质合成:PCL、丙酮(20%(w/v))、Teflon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心药物由包括如下的物质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罗丹明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每个微针高度为600μm,基部直径为300μm,芯直径为200μm,芯高度为400μm。
7.制备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次给药核壳微针贴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微针模具的精细加工:
作为微针模具的弹性PDMS基底的制作过程为:将PDMS预聚体与固化剂充分混合均匀,真空脱气后,浇注到玻璃或硅基片上,待完全交联固化后,即形成了一层弹性PDMS基底;
2)核壳微针的制备PCL:
溶于丙酮(20%(w/v)),并在Teflon涂层培养皿上铸成薄膜;
然后将薄膜冻干以完全去除有机溶剂;
在PDMS模具和Teflon薄膜之间放置足够数量的PCL薄膜,Teflon薄膜位于两个玻片上;然后根据聚合物的性能,在真空烘箱中,在60℃的粘结夹下压缩成型1-2小时;
3)核心药物的制备:
核心药物的制备包括选择FDA批准的药物配方辅料,溶解或悬浮治疗药物在合适的聚合物溶中;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将溶液或悬浮液填充到所制备的PDMS阴模中,取决于性质对于溶液/悬浮液,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溶液滴铸,并进行额外的离心,直到完全填充模具;
上述滴铸过程导致在模具上形成浮渣层(或残余膜);
通过高速纺丝除去浮渣层,并在模具顶部轻轻地滴下合适的溶剂,所选择的溶剂应该能够溶解残留材料,纺丝取决于材料的粘度和模具的结构;
然后将无浮渣的核心药物转移到牺牲层,牺牲层是PCL的固体聚合物薄膜,放置在模具顶部,然后在真空下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压缩;
整个结构使用热辅助微转移模塑在一个固体基板上分;
4)微针帽及支撑阵列的制作:
芯壳微针的帽和支撑阵列是按照压缩成型和清除浮渣的步骤制作的,即将PCL或PLA聚合物薄膜分别压缩成型到帽和支撑阵列的PDMS模具中;
将支撑阵列转移到玻璃基板上,再涂上PVP K30的水溶性聚合物乙醇溶液(0.2g·mL-1),然后风干24小时,将由PLA制成的盖子与涂有PVP的PLA支撑阵列对准,并加热烧结;
5)药物加载过程和3D逐层组装:
首先,使用对准装置对先前制备的核心药物进行对准,并将其加载到核壳微针中;
其次,以丙酮和水为溶剂,使用上述方法去除浮渣层;
在最后一步中,将核壳微针转移到带有盖子的支撑阵列上,然后剥离包裹核壳微针的模具,在支撑阵列上产生独立的核壳微针,可完全嵌入皮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91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