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和提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4436.2 | 申请日: | 2021-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3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秉坚;姚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J5/00 | 分类号: | C09J5/00;C09D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李亦慈;唐银益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脆弱 文物 临时 材料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和提取方法,为4‑二氢色原酮,提取步骤包括先对水下脆弱文物进行初步清理,使文物表面和遗迹周边暴露;在水面上将4‑二氢色原酮加热熔融成液态,装入保温罐中;将保温罐中熔融的4‑二氢色原酮灌注到水下文物的表面;待4‑二氢色原酮渗透和粘结,使文物在保持原状的情况下凝固成一体等步骤本发明的临时固型材料4‑二氢色原酮除了具有较好的水下粘结和水面可控去除的性质外,它对于各种文物基质的加固强度都远高于藜芦醛,至少提高强度6倍以上,这意味着4‑二氢色原酮可以对文物提供更好的保护作用,这是4‑二氢色原酮作为临时固型材料的最大大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和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球上,水域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以上。在过去的数千年中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已淹没水下,这些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需要人们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掘和保护。尽管文物保护的首要策略是原位保护,但是水下的环境往往复杂多变,例如偷盗、生物侵蚀、海流冲刷等,水下考古的技术难题之一是在不改变原状的前提下如何将水下文物完整、安全地提取至陆地上。
目前,水下文物的提取方法有大型沉箱技术,例如2007年“南海Ⅰ号”的整体打捞[1]。但是该方法耗费人力和财力巨大,对于一般水下脆弱文物很难实施。三年前,浙江大学文物保护材料实验室发现了一种可以用于水下的临时固型材料——藜芦醛(见中国发明专利CN201810692060.2),该材料能够沉入水下,在金属、陶瓷、木材、砂砾等材质表面固化,起到粘结固型作用,且在提取出水以后能够在空气中挥发去除。最近,我们发现了一种新的水下临时固型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够沉入水下,对金属、陶瓷、木材、砂砾等进行粘结,在空气中可以挥发,更重要的是它对文物的粘结强度要远好于藜芦醛,这为安全稳固地提取水下脆弱文物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芳璐,张治国,张秉坚,陈学强.水下文物提取技术应用发展综述[J].中国文化遗产,2019(04):28-33.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作出了改进,提供了一种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和提取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所述的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为4-二氢色原酮,分子式结构式为: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本发明所述的4-二氢色原酮具有如下性质:
1)熔点为39-40℃,在加热条件下易熔化;
2)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
3)密度大于海水,熔融体在常温水中需要数分钟才能固化;
4)能够在水下粘结金属、陶瓷、木材、砂砾等文物介质和遗迹;
5)可通过升华或乙醇等溶剂溶解的方式可控去除;
6)低毒、绿色环保。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水下脆弱文物的临时固型材料的提取方法,提取步骤如下:
1)先对水下脆弱文物进行初步清理,使文物表面和遗迹周边暴露;
2)在水面上将4-二氢色原酮加热熔融成液态,装入保温罐中;
3)将保温罐中熔融的4-二氢色原酮灌注到水下文物的表面;
4)待4-二氢色原酮渗透和粘结,使文物在保持原状的情况下凝固成一体;
5)用纤维布覆盖凝固体表面和周边,使用熔融的4-二氢色原酮作为粘结加固剂,将纤维布与文物凝固成一体,包裹牢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44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