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鞍山式铁尾矿中铁资源的强化回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5020.2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80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光;高鹏;马自飞;孙永升;金磊;袁立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005 | 分类号: | B03C1/005;B03C1/015 |
代理公司: | 鞍山贝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23 | 代理人: | 颜伟 |
地址: | 114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鞍山 尾矿 资源 强化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山式铁尾矿中铁资源的强化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品位18~26%、单体解离度40%的铁尾矿的强化回收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强磁预选抛尾提质;2)强磁精矿的搅拌磨机细磨,获得为‑0.025mm含量占85~97%的排矿产品;3)排矿产品的流态化焙烧;4)焙烧产品的弱磁选别,获得铁品位62%以上、铁回收率60%以上的弱磁精矿。本发明的优点是:强磁预选抛尾,减少后续流程处理量,节能降耗,提高效率;2)搅拌磨机细磨,减少过磨,增大反应的活性位点,强化还原,提高焙烧反应速率,缩短10%以上的焙烧时间;3)相比于“先焙烧‑后细磨”流程,在精矿品位稳定情况下,提高回收率2个百分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物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鞍山式尾矿中铁资源的强化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铁矿资源贫矿多、富矿少,存在原矿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细等特点。导致大量贫铁矿被低效率开采,产生了大量的铁尾矿,其无序堆放不仅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更是铁矿资源的浪费。由于铁尾矿具有含铁量高、粒度细,无采矿和破碎成本等优势,对铁尾矿中的有价的铁矿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是处理铁尾矿的最佳方法。从铁尾矿中回收铁不仅减少了铁尾矿排放量,而且对提高了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由于铁尾矿存在铁矿物嵌布粒度细,单体解离度偏低等特点,因此常规回收铁尾矿中铁资源的工艺,必须包括细磨作业以提高铁矿物的单体解离度,然后采用常规选矿方法进行选别回收。但是实际应用中,常规选矿方法重选,磁选,浮选及联合工艺均难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经过细磨后的铁尾矿,重选不能处理粉状矿石;磁选场强低易造成微细粒铁矿物流失,降低回收率,磁选场强高易造成磁团聚,降低产品质量;对于浮选来说,细磨后会造成浮选矿浆泥化,浮选效果变差,浮选药剂用量急剧升高,成本更要增加。另外,有研究表明,采用对强磁选富集后的铁尾矿磁化焙烧后再进行细磨弱磁选的工艺,效果好于采用常规选矿方法进行铁尾矿的再回收利用,但是磁化焙烧方法的不足之处是能耗偏高,成本增加。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铁尾矿中铁资源的回收工艺存在以下两个难点:一、铁尾矿粒度细且铁矿物单体解离度低,必须进行细磨矿,但过磨又易导致后续作业铁矿物流失;二、铁矿物与脉石间磁性差异小,磁选机场强低铁易流失,回收率降低,磁选机场强高易造成磁团聚,精矿质量难以保证。磁化焙烧工艺有应用前景,但是尚需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鞍山式铁尾矿中铁资源的强化回收方法,本发明通过对强磁精矿的窄级别磨矿,强化铁矿物单体解离,同时增大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促进和强化还原焙烧的效果,利于通过后续弱磁选作业回收铁精矿,提高铁矿资源回收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鞍山式铁尾矿中铁资源的强化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铁尾矿的强磁预选抛尾提质
将铁尾矿给入强磁选机进行预选抛尾提质,抛除强磁尾矿,获得铁品位为30~40%、铁回收率为75~86%的强磁精矿;
步骤2、强磁精矿的搅拌磨机细磨
将强磁精矿给入搅拌磨机进行窄级别细磨,获得为-0.025mm含量占85~97%的搅拌磨机排矿产品;
步骤3、搅拌磨机排矿产品的流态化焙烧
将搅拌磨机排矿产品烘干,混匀,给入焙烧炉进行流态化焙烧,获得焙烧产品;流态化焙烧的工艺参数为:焙烧炉内焙烧温度为500~580℃,通入焙烧炉内的氮气和CO或H2的比例为1:1~5:1,焙烧时间为10~30min。在此阶段,还原性气体与Fe2O3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生成强磁性的磁铁矿Fe3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0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