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BS塑料件涂装前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5443.4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8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唐铭华;钟锡鸿;何灿林;郑利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D3/14 | 分类号: | B05D3/14;B05D1/04;B05D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何秋林 |
地址: | 51030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bs 塑料件 涂装前 处理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BS塑料件涂装前处理工艺,在该工艺段即对所述ABS塑料件进行导电处理,使流出该工艺段的所述ABS塑料件表面接地电阻在108Ω左右,满足静电喷涂的要求。实施该前处理工艺后,进入喷漆室的工件本身已经过导电处理,喷漆室系统可以按照全部机器人静电喷漆参数进行设计运行,解决上述因在喷漆室中设人工喷涂段引起的各种问题,达到减少材料消耗、节能减排的目的。而且还可使ABS和金属件可以共线进行机器人静电旋杯喷漆,节约设备投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ABS塑料件涂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ABS塑料件涂装前处理工艺,本发明前处理工艺也适用于其它材质的塑料件静电喷漆的前处理。
背景技术
塑料作为汽车、摩托车、家电、办公设备的外饰件材料被广泛应用,特别是ABS塑料件,各式各样的外观造型设计,及其良好的涂漆性,已经成为摩托车的外饰件的主体。
ABS塑料件的漂亮装饰性涂层,完善的加工和涂装工艺技术是基础。随喷漆涂装工艺的发展,现今ABS涂装主要工艺流程如下:前处理(主要包括脱脂、清洗、表面活性处理和水分烘干)-喷漆涂装(主要包括静电消除、吹尘、喷漆和油漆固化),具体如图1、2所示。
ABS塑料件是注塑成型,除极性小、润湿性差、表面光滑、表面张力大、绝缘等材料特性以外,表面有油污、手汗、脱膜剂,易产生静电。所以,前处理工艺段中常有表面活性处理,其有助于去除硬水,在塑料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把含憎水剂的塑料表面转换为含亲水剂的表面,改进涂料对塑料表面的润湿性和附着力。喷漆涂装工艺段喷漆前需要对工件进行静电消除和除尘,如图1、2所示,它们主要用于工件除尘,以避免影响油漆附着力和涂装质量。
以摩托车ABS件涂装生产为例,通常由专门的涂装前处理生产线和喷漆涂装生产线组成,其中前处理生产线设有喷淋通道、槽、泵阀和喷嘴,槽液加热系统,悬挂输送链,及其电气控制系统。喷漆涂装生产线设有喷漆室、排风系统、输送链、空调送风、以及喷漆机器人、往复机等喷漆设施设备。喷漆室尺寸取决于工艺和工艺参数、喷涂方法等,而喷漆室尺寸及喷涂方法直接决定喷漆工艺的能源消耗和废气排放。
在节能降耗和绿色生产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驱动下,机器人静电旋杯喷涂技术因其优异的节能减排效果得到了广泛应用。机器人静电旋杯喷漆的空调送风为0.2~0.25m/s,着漆率可达80%以上,而人工喷漆区域的空调送风量大于0.3~0.35m/s,也有很多喷漆室的空调送风设计值为0.4~0.5m/s,人工喷漆的着漆率约30%左右。可见,机器人静电旋杯喷漆能明显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油漆利用率,减少材料消耗,减少排放。但因ABS塑料件的绝缘特性,无法直接采用机器人静电旋杯喷涂技术。
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先在其表面喷涂一层导电底漆或导电剂,再采用机器人静电旋杯喷涂技术喷涂各种涂层,如色漆、面漆。ABS塑料件静电喷漆前的导电处理,业界主要采用人工空气喷涂的方式,在喷漆室前段设有人工喷涂段。人工喷涂不仅喷涂效率低、涂料消耗大、喷漆废气多,而且需要较大的空调送风量,这导致能源消耗大。另外,因喷漆室长度增加也会增加投资。当然,人工喷涂也增加了喷漆涂装工艺段的人力成本和防护消耗。也基于上述原因,ABS塑料件、金属件喷漆室不能完全共用设计,对于需要处理这两种不同材料喷涂的工厂,无疑会进一步增加能源消耗和成本投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ABS塑料件涂装前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实施使喷漆室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机器人静电喷漆参数进行设计运行,从而解决上述因在喷漆室中设置人工喷涂段引起的各种问题,达到减少材料消耗、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ABS塑料件涂装前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前处理工艺段即对所述ABS塑料件进行导电处理,使流出该工艺段的所述ABS塑料件表面接地电阻在108Ω左右,满足静电喷涂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擎天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4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