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温下制备高标定率纯镁EBSD试样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5700.4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09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宋丹;王国威;傅玉龙;龚新月;江静华;马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03 | 分类号: | G01N23/203;G01N23/20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刘丹丹 |
地址: | 210098***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温 制备 标定 率纯镁 ebsd 试样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温下制备高标定率纯镁EBSD试样的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分析试样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纯镁试样作为阳极置于电解抛光液中进行电解抛光,得到纯镁EBSD试样;所述电解抛光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所述电解抛光的电压为0.2~1V,时间为45~60s;所述电解抛光液包括磷酸和乙醇;所述磷酸和乙醇的体积比为(35~40):(60~65)。本发明方法能够有效去除纯镁的表面应力层和氧化层,无需液氮等低温介质冷却,在室温下即可操作;且制备成本和设备要求低,得到的纯镁EBSD试样表面平整光洁,标定率高,适用于粗晶、细晶和超细晶纯镁样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材料分析试样的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温下制备高标定率纯镁EBSD试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镁是密度最小和比强度最高的结构金属材料,有着21世纪的“时代金属”的美誉。它具有良好的切削性和吸震性、优异的导热性和铸造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产业、航空航天工业和医疗康复器械等领域,而且在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耗和节约能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纯镁在室温下的塑性变形能力较差,作为板材、棒材和管材的使用率不高。近年来,大塑性变形技术(如挤压、轧制和拉拔等)为显著改善纯镁的力学性能提供了一条新技术途径,引发关注。而变形纯镁的性能受微观组织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微观尺度上对变形纯镁的塑性变形机制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其塑性成型机理。
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技术是进行上述研究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EBSD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是研究材料中成分、组织、工艺与性能关系的重要工具。与X射线衍射(获取宏观的统计信息)和透射电镜(获取微小区域信息)相比,EBSD技术可以在微米到毫米范围内提供物相的类型和分布、晶粒大小、形状和缺陷、晶界类型、局部晶体取向及择优取向等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弥补了微米尺度结构和取向表征的空缺。
EBSD技术对于样品的要求极为苛刻,要求金属试样表面无应力层,这就需要对样品进行电解抛光处理。对于纯镁而言,电解抛光难度较大,因为其较高的化学活性使得在电解过程中极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导致EBSD标定率降低。目前,最常用的电解液是高氯酸体系,但电解抛光必须在低温下(一般为0℃~-30℃,需要液氮、干冰等冷却介质冷却)进行以抑制氧化膜的形成,同时也必须增加电压提高电解液的导电性,这就导致制备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控温难,电压较高(一般为5~15V)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温下制备高标定率纯镁EBSD试样的方法,无需液氮、干冰等低温介质冷却,在室温下即可操作,抛光电压低,效果稳定,标定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温下制备高标定率纯镁EBSD试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纯镁试样作为阳极置于电解抛光液中进行电解抛光,得到纯镁EBSD试样;
所述电解抛光在室温条件下进行;
所述电解抛光的电压为0.2~1V,时间为45~60s;
所述电解抛光液包括磷酸和乙醇;所述磷酸和乙醇的体积比为(35~40):(60~65)。
优选的,所述电解抛光以304不锈钢钢板为阴极,纯镁试样为阳极。
优选的,所述电解抛光液的体积和纯镁试样待测试面的面积之比为100mL:(1~2)cm2。
优选的,所述磷酸为分析纯磷酸,所述乙醇为无水乙醇。
优选的,所述电解抛光前,还包括对纯镁试样的待测试面依次进行逐级打磨和机械抛光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70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