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zigbee技术可分离式线缆多芯校线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7150.X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2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宁寰宇;蔡小勇;李志广;鸿嘉希;范俊成;曹博;陈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60 | 分类号: | G01R31/60;H04Q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新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117 | 代理人: | 李晓光 |
地址: | 11002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zigbee 技术 可分离 线缆 多芯校 线装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可分离式线缆多芯校线装置及方法,发送单元与被测电缆各芯线分时连接,与接收单元以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的同时还通过被测线缆进行有线连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与信息收集终端均以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信息收集终端以有线方式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方法为:发送单元发起校线开始请求命令,接收单元接收开始请求命令;发送单元打开一个检测通道,接收单元打开相应的检测通道;发送单元通过被测电缆芯线发送有线信号;接收单元中接收有线信号后,判断是否与被测电缆芯线有线信号是否一致,再将该结果发送至收集终端。本发明实现线缆自主校线,自动记录检测结果,提高了测试效率和准确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芯线缆的校线技术,具体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可分离式线缆多芯校线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大型机柜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要求,进行定制配线,线缆线芯为多芯,从16芯到128芯不等。线缆长度较长,一台机柜内部线缆较多,因此配线工作十分繁重,且容易出错。配线错误,将导致整机调试失败,甚至损坏板卡、电源等重要设备。可见,校线工作极为重要。
目前,校线工作需要由两个人配合完成,使用同一台万用表,按照线缆插头序号顺序,分别测量。校线步骤如下:
1、两个工作者分别使用表笔同时测试相同序号位置的芯线,校线通过,则顺序测量下一位置芯线。
2、校线不通过,则记录线缆配线错误序号,继续检测其它芯线。
3、在线缆上做标记,以便所有线缆检测完成后,统一修正。
4、如此循环检测所有未检测线缆或修改后的线缆,直至所有线缆校线通过。
通过以上步骤以及根据车间操作者和现场调试人员的反馈,现有方法依赖人员监测速度,单路芯线检测时间大于1s,检测速度慢,且人工校线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受限于万用表表笔线长,插头内芯线接触面积等因素,不易测量。对于线缆的检测结果,均要求记录。目前采用的是手工记录方式,需要多人配合完成。人工校线方法,完全依赖操作者责任心和工作强度,因此误检率、漏检率较高。
可见,目前使用的人工校线方式,不仅浪费人力,记录不便,校线工作效率低,漏检率高,而且校线工作受限于万用表线长,严重影响现场设备调试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多芯线缆人工线工作效率低,漏检率高等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场调试、提高车间校线效率的基于zigbee技术可分离式的线缆多芯校线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zigbee技术可分离式线缆多芯校线装置,包括发送单元、接收单元以及信息收集终端,其中,发送单元与被测电缆各芯线分时连接,发送单元与接收单元以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的同时,还通过被测线缆进行有线连接;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与信息收集终端均以无线通讯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信息收集终端以有线方式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传输。
所述发送单元包括第一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多路选择模块、第一调制模块,其中多路选择模块选择性的分时连接线缆中的一颗芯线的一端,第一调制模块输出的调制信号接至多路选择模块,多路选择模块输出端与第一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第一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与接收单元中的第二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信息收集终端进行数据无线传输。
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二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多路接收模块以及第二调制模块,其中多路接收模块选择性的分时连接线缆中的对应多路选择模块所连接芯线的另一端,第二调制模块输出的调制信号接至多路接收模块,多路接收模块输出端与第二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连接,第二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与发送单元中的第一编码及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信息收集终端进行数据无线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71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