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木加工生产线底部换向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8420.9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14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袁鹏程;张锦文;周文刚;李浙;丁志刚;林娟娟;冯芝清;黄其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4 | 分类号: | B65G47/64;B65G47/22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地址: | 350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木 加工 生产线 底部 换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原木加工生产线底部换向装置,设于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其包括双滚筒输送机构,双滚筒输送机构位于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旁侧,双滚筒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分别由不同的输送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输送线位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间隔的正下方,所述双滚筒输送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拨动机构,各组拨动机构均包括支撑架和两个拨块,两个拨块交叉设置,且两个拨块的中部分别铰接于支撑架上,两个拨块分别由不同的液压缸推动而转动。本发明结构紧凑,换向可靠,生产效率高,同时有效地将输送设备之间结合起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木生产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木加工生产线底部换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已成为木材加工业的大国。中国木工机械制造业有了长足发展,能满足国内大部分需求,但欧美等国的木工机械的主要生产国家和地区相比,在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近几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木材的需求也在增加。现如今国内有许多木材生产基地及木工机械加工企业,也开发出一些针对原木加工的设备。
现有的加工生产线换向装置主要为上部换向杆旋转装置,如现有专利《一种原木分选线用旋转换向装置》所描述的为上部拨杆旋转换向。现有的换向装置存在设备体积庞大,生产成本高,换向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紧凑,换向可靠的原木加工生产线底部换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木加工生产线底部换向装置,设于具有一定夹角的第一输送线和第二输送线之间,其包括双滚筒输送机构,双滚筒输送机构位于第一输送线的输出端旁侧,双滚筒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分别由不同的输送电机驱动旋转,所述第二输送线位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间隔的正下方,所述双滚筒输送机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组拨动机构,各组拨动机构均包括支撑架和两个拨块,两个拨块交叉设置,且两个拨块的中部分别铰接于支撑架上,两个拨块分别由不同的液压缸推动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中部分别具有凹型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表面的薄型嵌片高度由中间逐渐向两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四周设有底板,底板的周边设有防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缕空孔。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两组液压缸-拨块结构同时相对转动,完成了对木材的换向需求,结构简单;
2、双滚筒结构:滚筒呈现腰鼓形状,中间的凹型部能够很好地承载着原木,增加了原木在滚筒面的稳定性;滚筒表面的薄型嵌片高度由中间逐渐向两端逐渐减小,使得原木在滚筒面的更易转动。
3、本发明结构紧凑,换向可靠,生产效率高,同时有效地将输送设备之间结合起来。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滚筒或第二滚筒的示意图;
图4为拨动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工程学院;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4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装载支架和人工心脏瓣膜的卷曲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化桥吊的吊具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