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D22抗体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9121.7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106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都晓龙;彭亮;王保垒;龚春喜;罗颖;叶立军;王先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菲鹏生物治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16/28 | 分类号: | C07K16/28;C07K19/00;C12N15/13;C12N5/10;G01N33/68;A61K39/00;A61P35/00;A61P3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丽婷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d22 抗体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CD2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该抗体含有选自下列至少之一的CDR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可变区CDR序列:SEQ ID NO:1~15,轻链可变区CDR序列:SEQ IN NO:16~30。该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CD22,与CD22的亲和力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CD22抗体及其应用,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能够特异性识别CD22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核酸分子、表达载体、重组细胞、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药物组合物、制药用途以及检测CD22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血液肿瘤是中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占肿瘤发病率的第六位。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于青少年,是3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B-ALL(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CD22为Ⅰ型跨膜糖蛋白,是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家族成员。作为B细胞受体(BCR)的抑制性共受体,CD22对B细胞激活信号具有负性调节作用。CD22能够与包含α-2,6连接唾液酸的糖蛋白配体特异性结合,抗原激活BCR,也使CD22胞质区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中的酪氨酸迅速磷酸化,并激活下游信号分子抑制钙离子内流而减弱BCR信号。CD22参与B细胞的归巢过程。因CD22相对特异地表达于B细胞表面,已成为调节B细胞免疫及治疗某些B细胞肿瘤的良好靶标。
CD22分子量为140kDa,CD22的胞外域包含七个Ig域(residues 20–687AA),最远端的V-set Ig域在结合α2,6唾液酸(α2,6sia)配体中起主要作用,相连的C2-set Ig域的功能可能是允许V-set Ig域正确折叠。CD22的胞内域包括免疫受体酪氨酸抑制基序(ITIM)和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Ig样结构域1和2包含配体结合区;当六个保守的酪氨酸残基中的一个或多个被磷酸化时,各种效应分子被募集到胞质域。CD22α(647aa)和CD22β(847aa)是CD22的两种亚型,其胞外域分别有5个和7个Ig域,这两种cDNA亚型来源于同一基因的不同拼接。
有研究表明,大约90%的R/R B-ALL病人在接受CART19后获得完全缓解(CR),尽管有起始响应率很高,但是很多病人出现复发,超过30%的使用Blinatumomab治疗的复发的病人和超过60%的使用过CAR-T19的复发病人为CD19抗原靶点丢失,致使CD19特异性免疫疗法无法识别恶性细胞。这些现象同时也解释了抗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的优势与劣势。而CD22在B-ALL肿瘤和淋巴起始细胞,以及在CART19疗法后CD19阴性复发细胞中都有表达,因此CD22无论是作为单独治疗B细胞系白血病的治疗靶点,还是作为CD19的辅助靶点,都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又因为CART细胞制备成本低,可以立即应用于患者的治疗。
鉴于此,本领域急需发明一种靶向CD22的通用型CART细胞。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CD22的特异性抗体以及靶向CD22的通用型CART细胞。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特异性识别CD22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抗体含有选自下列至少之一的CDR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95%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重链可变区CDR序列:SEQ ID NO:1~15,轻链可变区CDR序列:SEQ IN NO:16~3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CD22,与CD22的亲和力高。
GYSITSGYY(SEQ ID NO:1)。
ISYDGSN(SEQ ID NO:2)。
TK(SEQ ID NO:3)。
GYNFTSYW(SEQ ID NO:4)。
IYPGSGNT(SEQ ID NO: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菲鹏生物治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菲鹏生物治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91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处理装置及基板处理方法
- 下一篇:油墨组、记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