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0065.9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樊健生;丁然;孙运轮;陈岩;高啓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5/32;E04B5/00;E04C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袁榕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楼板 钢板 混凝土 剪力 连接 节点 | ||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包括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固定在钢板上并沿其外表面轮廓延伸,第一水平连接板与第二水平连接板在竖直方向上存在着间距,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上均设置有水平抗剪结构,上皮筋搭设在第一水平连接板上,下皮筋搭设在第二水平连接板上,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与楼板的上皮筋和下皮筋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固定。本发明的连接节点简化了现有技术中连接节点的钢筋布置,使施工中的难度显著降低,并且有效节约了成本,使得本发明的连接节点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综合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钢板混凝土(SC)剪力墙是一种在高层建筑中广泛使用的抗侧力构件,在大大提高剪力墙抗震耗能能力的情况下并不会削弱墙的承载力、刚度和整体性,使结构拥有较大的承载力和刚度的同时,也可以具有良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
现有技术中的钢板混凝土(SC)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RC)楼板的连接方式,通常是将RC楼板的纵筋直接插入混凝土墙内,或者将纵筋与SC剪力墙的钢板连接。但是在核电站等复杂结构工程中,所述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外表面往往不是平面而是曲面,导致剪力墙的外表面与楼板纵筋斜交,此时RC楼板的纵筋无法直接与SC剪力墙钢板连接或插入墙内混凝土进行锚固。为此,现有技术大多采用钢筋间接搭接,如图1所示,即在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向外沿其外表面的法线增设搭接钢筋层,所述搭接钢筋层与所述楼板的纵筋斜交,实现间接传力。但是这种方案仍然存在问题,①RC楼板包括上皮筋和下皮筋,其各自包括相互正交的两层钢筋,所述搭接钢筋层为了与RC楼板的上皮筋和下皮筋对应搭接,因此,搭接钢筋层也包括上下层钢筋,所述上下层钢筋也各自包括相互正交的两层钢筋,如此,当RC楼板的上下皮筋与搭接钢筋层连接,上皮筋处有4层钢筋,下皮筋处同样也有4层钢筋,这就导致连接节点处钢筋排布非常密集,施工难度大,工程质量难以保证;②连接节点区域还需要设置抗剪键和竖向拉筋,以保证连接节点区域的抗剪能力,这就进一步增加了节点区域的施工难度;③为了设置搭接钢筋,所述钢板混凝土剪力墙上还需要留设套筒,用于搭接钢筋插入其中进行锚固,连接节点处施工工艺变得更加复杂;④连接节点内钢筋密集,导致搭接长度通常很长,严重影响连接节点区的混凝土浇筑质量。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连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包括上皮筋和下皮筋,所述钢板混凝土剪力墙包括钢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还包括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固定在所述钢板上并沿其外表面轮廓延伸,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在竖直方向上存在着间距,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上均设置有水平抗剪结构,所述上皮筋搭设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上,所述下皮筋搭设在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上,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和第二水平连接板与所述上皮筋和下皮筋通过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抗剪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的上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平抗剪结构为钢筋肋或者栓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肋平行于所述第一水平连接板、第二水平连接板与所述钢板的交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的连接节点还包括若干个竖向抗剪结构,所述竖向抗剪结构设置在所述钢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向抗剪结构为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位于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的下方,所述加强肋与所述钢板以及所述第二水平连接板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00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