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的剩余污泥池及其污泥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0507.X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15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胡维杰;金则陈;邱凤翔;朱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容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7 | 代理人: | 于晓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剩余 污泥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剩余污泥池及其污泥处理方法,属于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处理池、溢流堰、第二处理池、隔墙和第三处理池;第一处理池内,包括进泥管、第一曝气穿孔管、第一监测系统和第一处理液投加系统;第二处理池内,包括第二曝气穿孔管和第二监测系统;第三处理池内,包括第三监测系统、潜水搅拌器、第三处理液投加系统和出泥管;本发明的多功能的剩余污泥池可以有效灭毒并抑制剩余污泥处理过程中CH4和N2O的排放,控制温室效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污泥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的剩余污泥池及其污泥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剩余污泥是污水处理厂污水生物处理阶段产生的污泥,剩余污泥池则是剩余污泥的储存池,用于储存剩余污泥。传统的剩余污泥池结构简单,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者钢结构。为防止剩余污泥在池内的沉积,一般都设置机械搅拌装置。目前的剩余污泥池仅有储存调蓄功能,功能单一,不但没有在储存调蓄阶段发挥灭毒及促进后续污泥焚烧及其焚烧灰P回收等其他功能,而且在储存调蓄过程中会产生N2O、CH4等温室气体(GHG),而N2O的增温潜势为CO2的200-300倍,CH4的增温潜势为CO2的25倍,已成为目前全球最为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很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灭毒、抑制温室气体(GHG)排放、促进后续污泥焚烧及其焚烧灰P回收的剩余污泥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剩余污泥池及其污泥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剩余污泥池具有灭毒、抑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后续污泥焚烧及焚烧灰磷回收等多种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剩余污泥池,包括第一处理池、溢流堰、第二处理池、隔墙和第三处理池;
所述第一处理池内,包括进泥管、第一曝气穿孔管、第一监测系统和第一处理液投加系统;其中,所述进泥管用于剩余污泥进料,位于所述第一处理池侧面的底部;所述第一曝气穿孔管为多孔进气管,用于进气,位于所述第一处理池内的底部;所述第一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第一处理池内顶的温室气体浓度和剩余污泥的理化状态;所述第一处理液投加系统用于向所述第一处理池投加处理液;
所述溢流堰,用于分隔所述第一处理池和所述第二处理池;
所述第二处理池内,包括第二曝气穿孔管和第二监测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曝气穿孔管为多孔进气管,用于进气,位于所述第二处理池内的底部;所述第二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第二处理池内顶的温室气体浓度和剩余污泥的理化状态;
所述隔墙,用于分隔所述第二处理池和所述第三处理池;其中,所述隔墙近池底部分开设有连通孔,所述连通孔用于剩余污泥由第二处理池流入第三处理池;
所述第三处理池内,包括第三监测系统、潜水搅拌器、第三处理液投加系统和出泥管;其中,所述第三监测系统用于监测所述第三处理池内顶的温室气体浓度和剩余污泥的理化状态;所述第三处理液投加系统用于向所述第三处理池投加处理液,所述出泥管用于剩余污泥出料,位于所述第三处理池侧面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监测系统包括ORP监测仪、DO监测仪、pH监测仪和GHG监测仪;
所述第二监测系统包括ORP监测仪、DO监测仪、pH监测仪和GHG监测仪;
所述第三监测系统包括pH监测仪和GHG监测仪。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液投加系统包括硫酸溶液投加管和次氯酸钠溶液投加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处理液投加系统位于所述第一处理池内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处理液投加系统包括硫化钠溶液投加管和氯化钙溶液投加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0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