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低排放的环保脱硝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1352.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7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闫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闫浩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88;B01D53/76;B01D53/75;B01D53/18;B01D53/14;C01B2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排放 环保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脱硫脱硝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节能低排放的环保脱硝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硝酸储藏室,所述硝酸储藏室的顶部设置有氮气储藏室,该节能低排放的环保脱硝设备通过设置多层合金网,当水流下时,随着前一步反应的持续进行,温度逐渐升高,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氨气发生催化氧化的副反应,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应后残余的氧气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随后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取硝酸,由于前一步反应的持续放热,可以降低合金网催化反应的时间,利用制备过程产生的热量来缩短反应时间,解决了传统脱硝作业时,需要消耗外界能量来进行催化反应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也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脱硫脱硝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节能低排放的环保脱硝设备。
背景技术
为防止工业硝酸制备后产生过多的NOx污染环境,一般情况下都需要进行脱硝作业,硝酸工业与合成氨工业密接相关,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流程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氧:氮≈2:1)通入灼热(760~840℃)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应后残余的氧气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随后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取硝酸。
传统的硝酸制备,在前期极易发生氨气的过度反应,造成原料的浪费以及氨气的泄露,同时,在内部催化时,需要从外部吸收大量的能量,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催化反应效率将大打折扣,在最后制备硝酸时,由于硝酸浓度较高,不易储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节能低排放的环保脱硝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节能低排放的环保脱硝设备,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底部设置有硝酸储藏室,所述硝酸储藏室的顶部设置有氮气储藏室,所述氮气储藏室的下表面与机体的上表面贯通,所述氮气储藏室的上表面焊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底部设置有推拉板,所述推拉板的外表面与氮气储藏室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推拉板的底部设置有反应机构,所述反应机构位于机体的内部,所述反应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位于机体和硝酸储藏室之间,所述硝酸储藏室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推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反应机构包括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构的底部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底端与密封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顶端贯穿推拉板的下表面,并延伸至推拉板的外部,所述导杆的外表面与推拉板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导杆的左侧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左侧设置有止回拨片,所述止回拨片的外表面与密封板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所述止回拨片的顶部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与推拉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杆,所述密封杆的顶端与固定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杆的底端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内表面与密封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板的壁中开设有通孔.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位于支撑杆与连接管之间,所述外罩的内表面固定接有调节弹簧,所述调节弹簧的底端活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壁中开设有进液孔,所述压板的下表面活动连接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的顶端与压板的下表面转动连接。
所述压板的底部设置有多层合金网,所述多层合金网的外表面与外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多层合金网的内表面与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进液活塞,所述进液活塞的上表面与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进液活塞的右端设置有出液活塞,所述出液活塞的外表面与连接管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出液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的顶端与推拉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闫浩,未经闫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1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