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造粒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2017.3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何贵波;杨家富;陆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弘祥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12 | 分类号: | B01J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399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造粒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造粒机,包括造粒机筒体,造粒机筒体的内部中心处轴向安装有一根中心梁管,中心梁管的外壁安装有若干犁刀,中心梁管的外侧安装有分布器管,分布器管上安装有若干氨喷嘴,氨喷嘴的氨喷射线与造粒机筒体的轴线平行线夹角为0°‑45°,犁刀安装角度即造粒机筒体的中心管梁铅垂线与犁刀之间的角度为51°‑90°。该新型造粒机中,有利于造粒机内大块物料滚出造粒机,避免大块物料被氨分布器、犁刀阻挡而被料浆反复喷涂和物料粘结继续长大,更好的保护了造粒机内附件,有利于提高造粒颗粒质量,减少氨分布器和犁刀上物料粘结,降低造粒机内结垢结疤,降低造粒机传动设备负荷,延长造粒机内附件料浆管、料浆喷头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造粒机。
背景技术
氨化转鼓造粒机是生产磷铵产品(DAP、GMAP)和各种NPK复合肥料的关键设备,而氨化转鼓造粒机内的氨分布器及固定氨分布器的支架(简称:犁刀)又是造粒机的核心部件,氨分布器及犁刀安装位置、角度是影响造粒机生产负荷和造粒成粒质量、粒度分布的关键,传统的氨化造粒机的氨分布器及犁刀,是设计安装在造粒机的轴向或径向,安装角度根据筒体转速设计,传统安装在物料转向方向一侧(即正转方向一侧),安装角度为5-50°(该角度为造粒机中心管梁沿垂线与氨分布器或犁刀的夹角)。而氨分布器和犁刀安装在这一角度范围内的造粒机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料浆喷头喷出的料浆易粘结在氨分布器和犁刀上,随氨分布器和犁刀上粘结物料的增多,粘结成大块的物料,摩擦造粒机内壁胶板,增加造粒机负荷,严重时会造成造粒机传动设备损坏;同时还会加剧造粒机胶板的磨损,缩短造粒机的使用寿命,情况严重时胶板寿命只能达到20天左右。其次粘结在氨分布器和犁刀上的大块物料,阻挡造粒机内物料稳定向前移动,造粒物料在每个喷浆造粒区内运行速度时快时慢,停留时间时长时短,造粒物料在造粒区内被喷浆涂布的次数和数量不同,造成造粒机出来的物料干湿不均,粒度两极分化,大的大,小的小,颗粒毛糙不光滑,圆润度差。
2、粘结在氨分布器和犁刀上的大块物料,以及粘结在中心管梁顶部的大块物料,随着造粒机的转动、摩擦、挤压,部分大块物料会脱落掉到造粒料床上,掉落在氨分布器、犁刀之间的大块物料,受到氨分布器、犁刀的阻挡,无法正常滚动移出造粒机,随着造粒机转动,大块物料在造粒区内被反复多次喷浆涂布,大块物料不断长大,加之区域内被料浆喷潮湿,粘结性较强的物料被大块物料滚动粘结起来,很快形成更大的大块物料,大的达到2000kg左右,更无法滚出造粒区域影响生产正常进行,随着造粒机转动,大块物料存在三个方面极为不利的影响:
(1)砸伤损坏造粒胶板,严重时新胶板一天就被砸坏;
(2)挤压、损坏氨分布器和犁刀,致使氨分布器和犁刀变形,影响氨化粒化效果,严重时直接把氨分布器、犁刀挤压断,造成氨损失增大,生产被迫停止。
(3)大块物料把已经喷浆涂布造粒好的颗粒砸碎、碾碎,造成造粒颗粒物料大小不匀、不规则,圆润度差;
造粒机内料浆管、喷头易被大块物料挤压损坏,造粒工况越来越差;
3、氨分布器和犁刀易被磨损和腐蚀,至少一年就要更换一次氨分布器和犁刀,由于氨分布器和犁刀安装位置刚好在料浆喷射的区域,料浆喷出后易喷在氨分布器和犁刀上,PH偏低的料浆对其造成腐蚀,另外,由于氨分布器和犁刀全面埋在造粒料床中,料床物料的反复运行对其造成较大磨损。
4、装置开工率低,开停车频繁,一旦造粒机大块物料粘结长到一定程度,造粒机负荷迅速增大,电流升高且波动大,造粒成粒差,就必须停车清理造粒机内大块物料,几乎每班都要停车清理1-2次,每次清理时间1-2小时,增加清理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造粒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弘祥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弘祥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0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