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2748.8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8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扩;赵辉;鲁用强;罗婵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珍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东律师事务所 11499 | 代理人: | 迟爽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油糯 玉米 杂交 选育 方法 | ||
本发明公布了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技术领域的一种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首先挑选父本母本,然后基于父本母本进行微胚乳类型选育构建、杂交混合选择和自交系分离,通过从选取好的父本和母本中选择微胚乳类型的玉米材料,从这些微胚乳玉米材料中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植株所结果穗的籽粒,这样用高油糯玉米杂交系和玉米自交系杂交和自交选育的高油糯玉米自交系,克服现有技术选育高油糯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育成的高油糯玉米品种普遍抗病性较差、产量较低、很难适宜普遍地区推广应用的缺陷,集中了高含油量、表现品质优、抗性好和产量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首位,玉米引入我国种植已有400余年历史,现我国玉米品种已进行了四次全面的更新,但随着玉米栽培环境的不断恶化,病、虫、草及旱、寒、涝等多种自然灾害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农民迫切地等待着高产、优质、多抗的玉米新品种出现,以适应市场的需求,目前我国栽培面积超过2000多万公顷,2004~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三连增”,其中玉米增产占55%,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在我国粮食“十四连增”的大背景下,抓好玉米生产就抓住了粮食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玉米也是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133万hm2,占全省粮食总产的20%~40%,玉米安全生产对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及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云南大部分玉米生产区处于云贵高原的山区、半山区、丘陵地带,这些地区与平坝地区、低海拔地区相比,光照相对较弱,土地贫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玉米的成熟种子含油率大于20%,可以作为新型油料作物用整粒玉米直接榨取玉米油。由于玉米是最早利用杂种优势的作物,因此比任何其他油料作物都更具有改良前景,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油糯玉米杂交选育方法,杂交选育方法的步骤为:首先挑选父本母本,然后基于父本母本进行微胚乳类型选育构建、杂交混合选择和自交系分离;杂交选育的具体步骤为:
S1:微胚乳类型选育构建:从选取好的父本和母本中选择微胚乳类型的玉米材料,从这些微胚乳玉米材料中选择农艺性状较好的植株所结果穗的籽粒,然后利用核磁共振仪选出含油率大于18%的微胚乳玉米种子,尽量选用较多果穗的籽粒,合成微胚乳玉米群体;
S2:杂交混合选择:将步骤S1中选出的含油率大于18%的微胚乳玉米种子进行隔离种植,天然授粉,种植微胚乳玉米在4000-5000株,成熟后,选择籽粒较饱满且无病虫害的果穗,对其进行自然风干、单穗脱粒,这样每个果穗取3个样本,每个样本随机取5粒较为饱满的玉米种子,用电子天平测定5粒重后,再用核磁共振仪测定含油率,选出含油率大于20%且粒重较重的果穗,对其进行隔离种植,并促使其天然授粉,让它们的基因充分互作,成熟后进行新一轮的混合选择,随着轮回代数增加,逐步提高果穗的含油率,逐步选择含油率大于20%且粒重较重的果穗,经过4-6轮的混合选择种植,得到的群体中有较多的果穗的平均含油率大于26%;
S3:自交系分离:经过4-6轮回混合选择后得到的微胚乳玉米群体,从中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进行自交,当植株生长到散粉吐丝期,套袋自交,每连续自交2-3代进行一次彼此互交,每代选出含油率不小于26%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果穗的种子作为下一代种植的亲本,直到种植得到的各个果穗的主要性状基本一致时,保种,由此可获得含油率稳定大于26%的微胚乳超高油糯玉米自交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珍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珍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7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