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壳山核桃疏果营养液制剂及其疏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4338.7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张计育;张凡;王刚;王涛;贾展慧;刘永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5/20;A01G17/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核桃 疏果 营养液 制剂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壳山核桃疏果营养液制剂及其疏果方法,其配方为0.0225~0.09g/L6‑苄氨基嘌呤,2.0~3.0g/L的硫酸锌或2.5~3.5硝酸锌,1.5~2.5mg/L尿素或1.5~2.5mg/L硝酸铵,其余为水,选择8年生以上的优良品种,于盛花后1个月,利用高压水枪对着树体均匀喷洒薄壳山核桃疏果营养液,致使树干、枝条、叶片、果实等地上部器官全部湿润。本方法提高幼果早期的落果率,减少后期由于营养不足而导致的落果,保证果实发育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坚果的品质,锌制剂和氮肥可以增加树体营养,保证果实后期发育所需营养,同时保障当年花芽分化(次年结果),降低大小年现象,达到均衡生产高质量坚果的目的,该方法简单,用工少,速度快,效率高,解决了人工疏果不现实的问题(树体高大)。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薄壳山核桃疏果营养液制剂及其疏果方法,属于经济林果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 (Wangech.) K. Koch]原产于北美,是集优质坚果、木本油料、园林绿化、珍贵木材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型树种。近20年来,薄壳山核桃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完成了优良品种的引种和筛选。本专利申请人针对薄壳山核桃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嫁接难成活、苗木移栽成活率极低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联合攻克了薄壳山核桃富根容器培育关键技术,取得了系列创新性科技成果,一种薄壳山核桃种子晚冬早春催芽的方法(CN102823357)、一种促进当年生薄壳山核桃种子苗侧根发生的方法(CN102823358)、一种薄壳山核桃的插皮嫁接方法(CN103039277)、一种薄壳山核桃育苗栽培方法(CN103039254)、一种薄壳山核桃高接换头的嫁接方法(CN103202182)、一种促进薄壳山核桃枝条不定根发生的方法(CN 103238492)、一种薄壳山核桃硬枝扦插育苗方法(CN103299812)、一种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种苗快繁的方法(CN 103988715)和一种薄壳山核桃种苗繁育的方法(CN 103988697),集成了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高效繁育技术,实现了种苗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保证了苗木供给,促使薄壳山核桃在包括江苏、安徽、云南等在内的10余个省份进行了快速推广,尤其是江苏泗洪县、安徽全椒县将薄壳山核桃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
随着薄壳山核桃产业的发展,在优良品种选育及其苗木繁育研究成熟的基础上,如何实现薄壳山核桃高产、稳产就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面临和研究的主要方向。薄壳山核桃大小年非常明显,所有薄壳山核桃栽培品种都存在大小年现象。高产的年份被称之为“大年”,低产或无产量时则被称之为“小年”。当“大年”产量过大时,种仁的品质变差。丰产的栽培品种大小年结果现象比不丰产的栽培品种严重。大多数栽培品种在幼龄时大小年现象不明显,随着树龄的增加,大小年现象便逐渐显现出来,严重时小年出现雌花不发育甚至无雄花的现象。大小年现象与生长季后期根部贮存的碳水化合物水平有关。在“大年”的后期,根部的碳水化合物贮存量低于“小年”的后期。贮存的碳水化合物用于次年春季茎枝的生长并最终用于雌花的形成。如果茎枝生长势不强(由于贮存的碳水化合物的不足),雌花的形成和果实的孕育便会受到抑制,则造成“小年”。如果所贮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茎枝的生长势强,雌花花序生长旺,则形成“大年”。因此,薄壳山核桃“大年”时如何疏掉过多的果实,达到合理负载,保证当年坚果品质,满足次年花芽分化,降低大小年现象,达到均衡生产高质量的坚果,是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薄壳山核桃产业中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疏果营养液制剂及其疏果的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疏果营养液制剂,主要成分为6-苄氨基嘌呤、锌制剂、氮肥和水。
所诉的锌制剂是硫酸锌或硝酸锌。
所述的氮肥是尿素或硝酸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4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