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鉴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5360.3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9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崔嵘;理永霞;潘龙;白建伟;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扩散 松材线虫 鉴定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线虫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鉴定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鉴定方法包括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本发明针对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提供合理适宜的分类鉴定标准,本发明可以实现将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虫态与松材线虫其它时期形态进行形态学分类,细化了松材线虫不同时期的形态学的分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虫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属于线虫动物门、线虫纲、滑刃目、滑刃科、伞滑刃属,可引起松树枯萎病(Pine Wilt Disease)。松树枯萎病是最具危险性的森林病害之一。随着气温降低,松树体内温度随之降低,新陈代谢速率开始减慢,同时体内的松材线虫由繁殖型幼虫向扩散型3龄幼虫转化。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是松材线虫抵抗不利环境形成的虫态,也是松材线虫生活史的幼虫阶段之一。
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生命力顽强,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可进行休眠,休眠的意义在于抵抗低温等极端环境,延长生命周期。多种线虫在渗透压胁迫条件下可进入脱水休眠状态,有线虫休眠超过3万年的记录。脱水休眠过程是指线虫通过逐渐脱水进入隐生状态,此状态运动停止,新陈代谢降低,生命周期处于暂停阶段。在适宜条件下脱水休眠的线虫可通过复水重新恢复活力。
发明内容
现有技术在进行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检测时,由于没有明确的形态学特征,存在鉴定不准确的缺陷。松材线虫已有的形态学鉴定标准主要是依据,体内是否含有大量的脂肪粒来进行判断的。这样的判断方法,缺点在于:松材线虫的其他虫态时期,体内也会含有大量的脂肪粒,仅依据这一个标准,会出现误判,不能准确区分松材线虫不同龄期的虫态。
获得松材线虫不同龄期虫态间的形态学特征的难点在于:
(1)适宜于显微观察的松材线虫不同龄期虫态不易获取,如扩散型3龄幼虫仅在低温休眠状态下可以获得;
(2)由于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形态学特征并不明确,即使出现了一些形态学特征,也不能准确判断这个形态学特征是扩散型3龄幼虫,而不是松材线虫的其他虫态时期。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准确鉴定松材3龄线虫的方法,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的鉴定方法,将获得的松材线虫放置于显微镜下,鉴定标准为:无生殖器官构造且头部顶端有溢缩的松材线虫,为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
在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方法中,所述鉴定标准还可以为:无生殖器官构造且尾部钝圆,较宽,无尾尖突的松材线虫,为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
在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方法中,所述鉴定标准还可以为:无生殖器官构造且尾部成“指形”的松材线虫为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
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方法中,所述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热处理后呈“(”形。
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方法中,在对松材线虫进行显微镜观察前,使用如SEQ IDNo.1-2所示的引物,以病原线虫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确保所述病原线虫为松材线虫。
本发明提供的鉴定方法中,所述松材线虫为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
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上述的鉴定方法,在提高扩散型3龄松材线虫鉴定准确率中的应用。上述的鉴定方法,在松材线虫病防治策略制定中的应用。上述的鉴定方法,在松材线虫不同龄期虫态间的形态学分类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获取扩散型3龄幼虫形态学特征的方法,包括:
(1)收集在低温环境下的松材线虫群体,将同一松木中的松材线虫群体分为第一群体和第二群体,记录第一群体的形态学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新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3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