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龠加工高效去节钻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5541.6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88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周凤武;莫军梅;王瑾;张成永;沈炳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皖西学院 |
主分类号: | B27J1/00 | 分类号: | B27J1/00;B27C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张举 |
地址: | 237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高效 钻孔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龠加工高效去节钻孔装置,包括U型支架;钻杆,设于U型支架上;安装环,套设在钻杆上;推动装置,设在U型支架上,用于推动安装环在钻杆上移动;两组对称设置在安装环上的去节机构,每组去节机构均包括:第一连杆,一端与安装环的一侧面转动连接;切割结构,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切割结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钻杆的端部转动连接。该装置能够根据管径自动进行去节和钻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龠加工高效去节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龠是一种中国古代管乐器,像编管之形,形状像笛。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据史载,黄帝命伶伦作律,伶伦截竹首制为“黄钟之宫”,也称“黄钟之龠”。龠在历代宫廷雅乐中使用较多,不仅用于乐队,也用于乐舞。如今,中国的龠类乐斜吹乐器计有近十种,一直活跃在民族、民间中。
现阶段常见的龠的制作采用人工制作的方式,通过电钻进行钻孔,并对竹类原材料的管内进行去节,然而这种制作方式效率较低,强度大,对工人的操作要求较高,成品率较低;已有的自动化加工装置去节时,无法根据管径进行调整。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龠加工高效去节钻孔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龠加工高效去节钻孔装置。该装置能够根据管径自动进行去节和钻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龠加工高效去节钻孔装置,包括:
U型支架;
钻杆,设于所述U型支架上;
安装环,套设在所述钻杆上;
推动装置,设在所述U型支架上,用于推动安装环在所述钻杆上移动;
两组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环上的去节机构,每组所述去节机构均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安装环的一侧面转动连接;
切割结构,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切割结构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钻杆的端部转动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
螺杆,一端穿设在所述U型支架的一端面上;
移动装置,架设在所述U型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螺杆移动;
第一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杆朝向所述U型支架内的一端,其输出轴与所述钻杆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U型支架两侧的侧部均开设有长条通槽;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与所述U型支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齿轮和U型支架,并与所述第一齿轮螺纹配合,与所述U型支架滑动配合;
滑动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杆的中部,其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长条通槽滑动配合;
第二电机,通过电机板固定架设在所述U型支架的顶部;
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板。
优选地,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气缸,其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螺杆朝向所述U型支架内的一端;所述安装环的另一侧面开设有截面为倒T型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内滑动设置有滑片,所述滑片与气缸推杆的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切割结构包括:C型架,一端端部设置有弧形的切削板;两个所述切削板凹面相对形成柱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皖西学院,未经皖西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