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6578.0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53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展翱;王泽彧;孙延超;刘宇航;冯睿;黄祥宏;毕意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张换男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机器人 协同 跟踪 控制 算法 验证 系统 | ||
1.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OV和上位机,ROV即水下机器人,ROV和上位机之间通过电力载波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且上位机通过指令对控制至少两个ROV的运动及任务执行;
所述ROV包括ROV本体和水下抓取机械臂;
所述ROV本体包括前板、后板、两个侧板、上板、下板、舱体;所述前板、后板、两个侧板、上板、下板构成ROV本体框架,本体框架内设置舱体,电机和舱内元件通过舱盖封闭在舱体内部;
前板、后板上各设置4个推进器,前板上的4个推进器设置在前板的四角附近,其中位于前板上方的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与前板平行,且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相对成夹角,位于前板下方的2个推进器推进方向与前板成夹角,且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相对成夹角;后板上的4个推进器设置在前板的四角附近,其中位于后板下方的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与后板平行且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相反成夹角,位于后板上方的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与前板成夹角,且2个推进器的推进方向相对成夹角;前板、后板上的8个推进器构成ROV的动力系统,这种推进器布置方式不仅可以为ROV提供良好的动力,而且具有优秀的机动性;
所述上位机包括机器人通信单元、抓取机械臂显示单元、航迹显示单元、航线添加单元、机器人数据显示单元、数据发送单元;
机器人通信单元,用于根据输入的不同ROV的IP通过Port端口号连接ROV,并与相应的ROV进行通信;
抓取机械臂显示单元,根据连接机械手的串口接收和显示机械臂数据;
航迹显示单元,根据UWB串口接收UWB数据,解析数据并在地图上显示ROV当前位置;
航线添加单元,根据用户的输入在地图上添加、删除航线并在当前地图上显示航线;
机器人数据显示单元,接收并显示连接状态的ROV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根据用户选择对连接状态下的ROV发送操作指令数据,进而控制ROV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OV还包括UWB定位天线,用于获取ROV的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OV还包括姿态传感器和深度计,用于计算ROV的姿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OV本体上设置有摄像头和照明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水下机械臂采用三关节式结构设计,水下机械臂端的底部搭载360度旋转的旋转云台,机械臂每个关节处配有数字舵机,通过控制线输入一个宽度可调的周期性方波脉冲信号,方波脉冲信号的周期为20ms;当方波的脉冲宽度改变时,舵机转轴的角度发生改变,角度变化与脉冲宽度的变化成正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水下机械臂端的机械臂部分采用圆形包裹设计,线缆布放在包裹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元件包括主控制器板、电机驱动板,主控制器板通过串口与电机驱动板进行通信;
主控制器板用于传感器数据的处理,ROV控制命令的处理与发送,ROV状态的监测;
电机驱动板用于电机控制,即对推进器对应的电机和机械臂对应的舵机进行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板型号为STM32F407VET6,电机驱动板的芯片型号为STM32F103RCT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板和电机驱动板采用分板式设计,即主控制器板和电机驱动板为两块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水下机器人协同跟踪控制算法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内元件还包括电源板,电源板用于电调转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657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按压式静音释压快开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