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融装置及脉冲消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6984.7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61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衷兴华;严韩平;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张筱宁;宋海斌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新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融 装置 脉冲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融装置及脉冲消融系统。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消融装置中,消融组件的针管与针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通过联动组件在固定针管和固定针芯的状态之间切换,并通过调节组件带动联动组件移动,进而带动被联动组件夹持的针芯或针管进行移动,从而实现调节消融组件的工作区域的长度。从而使得消融组件可以适用不同深度和/或尺寸的病变组织,从而扩宽了消融装置的适用场景;而且,待针芯接触病变组织后,无需再次移动针芯,从而避免了针芯多次穿刺病变组织给患者带来的不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消融电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消融装置及脉冲消融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物电磁技术领域的发展,IRE(IRreversible Electroporation,不可逆性电穿孔)技术作为一种非热消融手段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IRE技术是通过直接植入或者放置在病变组织周围的电极针传送一系列短且强的电脉冲,在电极之间形成电场,改变病变细胞中细胞膜的跨膜电位,一旦跨膜电位达到阈值,在细胞膜上就会形成电穿孔,随着电场继续增大,将会导致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电穿孔,从而使得病变细胞凋亡。同时,由于电脉冲作用时间极短,其产生的热效应往往可以忽略不计,不会对组织产生热损伤。
现有应用于IRE技术的消融装置中,电极针中的工作区域的长度是固定的,在针对不同深度和/或尺寸的病变组织进行消融时,需根据病变组织的深度和/或尺寸换用不同长度的电极针,多次穿刺病变组织,这容易给患者带来不适,影响了消融消融装置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消融装置及脉冲消融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消融装置中电极针的工作区域的长度不能调节的技术问题。
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融装置,包括:壳体、消融组件、调节组件和联动组件;
消融组件,至少部分出露于壳体,消融组件包括针芯和套设于针芯外围的针管,针管与针芯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连接;
联动组件,用于在固定针管和固定针芯的状态之间切换;
调节组件,用于带动联动组件移动,联动组件带动被固定的针管或针芯移动,以调节消融组件的工作区域的长度,工作区域为针芯出露于针管的区域。
可选地,在联动组件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联动组件夹持针管,并用于在调节组件的带动下,带动针管相对于壳体移动,以调节工作区域的长度和消融组件出露于壳体的长度;
在联动组件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联动组件夹持针芯,并用于在调节组件的带动下,带动针芯相对于壳体移动,以调节工作区域的长度和消融组件出露于壳体的长度。
可选地,联动组件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分别与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连接;
在第一工作状态下,第一夹持件的一端与第二夹持件的一端夹合,用于夹持针管;
在第二工作状态下,第一夹持件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的另一端夹合,用于夹持针芯。
可选地,第一夹持件朝向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二夹持件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
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都与针管相适配,在第一工作状态下,夹持针管;
第二凹槽和第四凹槽都与针芯相适配,在第二工作状态下,夹持针芯。
可选地,第二夹持件朝向第一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槽部,安装槽部位于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之间;
第一夹持件朝向第二夹持件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与安装槽部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杭州维纳安可医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6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妇产科产后药熏治疗仪
- 下一篇:LiDAR全波形控制分解驱动的点云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