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打印导声垫材料、导声垫、3D打印导声垫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7675.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潘敏;鄂占森;梁思敏;刘晓;路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 |
主分类号: | A61K49/22 | 分类号: | A61K49/22;A61B8/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亚南 |
地址: | 51804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印 导声垫 材料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3D打印导声垫材料、导声垫、3D打印导声垫的方法及装置。3D打印导声垫材料由如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8%‑10%聚乙烯醇,1%‑2%琼脂,5‑8%甘油,0.01%‑0.1%防腐剂和余量的超纯水。采用上述3D打印导声垫材料得到的导声垫不仅力学性能和声学性能良好,而且与人体阻抗相似,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保湿效果好,对皮肤无刺激,且可以回收循环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导声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3D打印导声垫材料、导声垫、3D打印导声垫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常需在探头和皮肤之间填充超声耦合剂,用于隔绝超声探头与皮肤之间的空气,通过减小探头与皮肤之间的声阻抗差避免超声波能量的衰减,以便更好地传导超声波。但是在使用液态型医用耦合剂的情况下,一方面耦合剂黏附在患者皮肤容易使其产生抵触心理,而且长时间的检查需要反复多次添加耦合剂,增加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探头无法做到及时消毒以致成为病原体附着的温床,将增加患者交叉感染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浅表病变超声检查中,由于高频探头离皮肤较近,不能形成很好的回声反射,生成图像质量较差影响临床诊断。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医务工作者通过在探头上涂抹一定厚度的耦合剂,并将探头悬空增加探头与皮肤之间的距离以获得良好的声窗,但是悬空探头的方式会出现手臂不稳的问题,以致难以获得优质的图像。
对于上述采用耦合剂的超声检查,超声导声垫是耦合剂的良好替代品,不仅可以使超声探头与皮肤隔开一定厚度,为浅层结构提供了良好的透声窗,且使浅表的病灶移至超声图像中央,提高图像的清晰度,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但目前市场上的导声垫制备成本高、周期长,工艺复杂,形状尺寸固定,临床应用场景局限,难以满足临床多样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导声垫难以满足临床多样化需求的问题,提出一种3D打印导声垫材料、导声垫、3D打印导声垫的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3D打印导声垫材料,其是由如下质量分数的组分构成:8%-10%聚乙烯醇,1%-2%琼脂,5-8%甘油,0.01%-0.1%防腐剂和余量的超纯水。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导声垫的方法,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3D打印导声垫材料进行打印,包括:步骤S1、将聚乙烯醇、琼脂、甘油、防腐剂和超纯水混合至溶胀分散得到混合料;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混合料进行水浴加热,并进行搅拌;步骤S3、对步骤S2中进行搅拌后的混合料进行抽真空消泡得到预制原液;步骤S4、根据层打印数据,分配预制原液形成导声垫材料层;步骤S5、固化导声垫材料层,形成切片层;步骤S6、重复步骤S4-S5,直至形成导声垫生胚。
进一步地,步骤S2中进行水浴加热的方法包括,步骤S21、在35℃~40℃水浴温度下加热2h;步骤S22、在90℃~100℃水浴温度下加热1h。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在60℃-80℃温度、80-90KPa的压力下进行抽真空消泡5-10min。
进一步地,步骤S5固化导声垫材料层的条件为:在-18℃~-20℃温度下进行固化。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7、对导声垫生胚进行解冻和冷冻的循环操作,得到导声垫。
进一步地,步骤S7中解冻的温度为18℃~25℃,冷冻的温度为-18℃~-20℃。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搅拌方式为磁力搅拌。
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3D打印装置,用于实施上述的3D打印导声垫的方法,包括:承载容器、集热式磁力搅拌器、抽真空组件、打印喷头和恒温工作台;所述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固定在所述恒温工作台的上方,所述承载容器位于所述集热式磁力搅拌器内,所述抽真空组件与所述承载容器连接,所述打印喷头与所述承载容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未经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76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