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8289.4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0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贾磊;周子益;钟志鑫;郭路;童青峰;李梦蝶;王庆栋;安茹;陈李沐;覃金庆;覃美慧;阚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民治***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中小 桥梁 损伤 识别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桥梁智能监测系统,获取移动车载过桥过程中桥梁上每个光纤光栅长标距应变传感器(2)的实时监测数据,其中,所述桥梁智能监测系统包括多个依次串联并作为监测单元搭建在所述桥梁上的所述光纤光栅长标距应变传感器(2);
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变换降噪重构处理,确定宏观静态应变数据和宏观动态应变数据;
根据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分别与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宏观应变幅值和第二宏观应变幅值;
根据所述第一宏观应变幅值和所述第二宏观应变幅值,进行所述监测单元间的所述第一宏观应变幅值的互相关函数计算以及所述第二宏观应变幅值的互相关函数计算,确定所述监测单元间的互相关能量积;
根据所述互相关能量积,识别所述桥梁的损伤并对所述桥梁进行损伤追踪、预警评估和性能评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变换降噪重构处理,确定宏观静态应变数据和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确定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中激励的种类以及所述激励作用下的原始宏观应变数据;
根据所述原始宏观应变数据进行所述小波变换降噪重构处理,确定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确定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中激励的种类以及所述激励作用下的原始宏观应变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小波分析,确定所述实时监测数据中的平稳激励和非平稳激励;
根据所述平稳激励和所述非平稳激励,确定所述原始宏观应变数据,其中,所述原始宏观应变数据包括所述平稳激励作用下的宏观应变数据和所述非平稳激励作用下的宏观应变数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原始宏观应变数据进行所述小波变换降噪重构处理,确定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宏观应变数据,采用不同的小波基函数分别对所述平稳激励作用下的宏观应变数据和所述非平稳激励作用下的宏观应变数据进行小波变换降噪,确定降噪后的数据;
根据所述降噪后的数据进行小波逆变换重构,确定宏观静态应变数据;
根据所述原始宏观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确定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确定分别与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宏观应变幅值和第二宏观应变幅值包括:
对每个所述光纤光栅长标距应变传感器(2)的所述实时监测数据所对应的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与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分别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分别与所述宏观动态应变数据和所述宏观静态应变数据相对应的第一宏观应变幅值和第二宏观应变幅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时变中小跨径桥梁的损伤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宏观应变幅值和所述第二宏观应变幅值,进行所述监测单元间的所述第一宏观应变幅值的互相关函数计算以及所述第二宏观应变幅值的互相关函数计算,确定所述监测单元间的互相关能量积包括:
根据每个所述光纤光栅长标距应变传感器(2)的所述实时监测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第一宏观应变幅值和所述第二宏观应变幅值,进行长标距单元之间的第一宏观应变幅值的互相关函数计算以及所述长标距单元之间的第二宏观应变幅值的互相关函数计算,确定所述长标距单元之间的互相关能量积,其中,所述长标距单元为所述光纤光栅长标距应变传感器(2)的标距长度所覆盖的监测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828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