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铝镁合金挤压成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8307.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2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陶诚;谢树宽;殷建国;刘涛;肖尊军;储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14 | 分类号: | B21D3/14;B21D53/88;B21C5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高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333 | 代理人: | 陈章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镁合金 挤压 成型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铝镁合金挤压成型设备,包括挤压机和加强板,所述挤压机内设有左右贯通的一号通槽,并且所述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内设有一号齿槽,本发明能够对镂空的防撞梁进行挤压成型修复工作,并且本发明的修复工作无需将防撞梁拆卸,使得本发明具有修复便捷,修复工作耗时短的优点;本发明内的挤压轮能够运动至防撞梁内壁的四角以进行挤压成型工作,使得本发明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防撞梁,具有适用性广泛的优点;本发明能够把加强板安置于镂空的防撞梁的内部,以增强修复完成的防撞梁的性能,并且本发明内加强板与抵接板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使得本发明的加强板与抵接板能够加装于大部分的防撞梁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挤压成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汽车用铝镁合金挤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装置。
因为防撞梁几乎不涉及乘员舱的保护,所以防撞梁并不需要较高的强度,所以目前市面上很多车型采用了轻巧但脆弱的铝镁合金材料制成的镂空防撞梁,但是此类防撞梁非常容易变形,其变形后抗撞击能力会大大减弱,使得在下次遭受撞击时容易损伤车辆本体,所以在防撞梁变形时通常会选择对防撞梁进行整体更换,但是防撞梁的更换步骤繁琐,并且废弃轻微变形的防撞梁是一种对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用铝镁合金挤压成型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汽车用铝镁合金挤压成型设备,包括挤压机和加强板,所述挤压机内设有左右贯通的一号通槽,并且所述一号通槽内滑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内设有开口向下的一号齿槽,所述一号齿槽的后侧面上固设有一号齿条,所述一号通槽的下侧面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上侧面安装有延伸至所述一号齿槽内的一号驱动轴,并且所述一号驱动轴上安装有与所述一号齿条啮合的一号齿轮,所述活动块的前后侧面内各设有一个一号滑槽,所述一号滑槽的内侧面上安装有一号气杆,所述一号气杆的末端固设有滑仓,并且所述滑仓通过一号弹簧连接于所述一号滑槽的内侧面,所述滑仓能够于所述一号滑槽内前后滑动,并且所述滑仓内设有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能够作用于变形的防撞梁并使之趋于复原,所述一号通槽的上侧面内设有二号齿槽,所述二号齿槽的后侧面固设有二号齿条,所述活动块的右侧面内设有抵接槽,并且所述抵接槽的左侧面上设有一号电磁铁,所述活动块内设有充气腔,所述充气腔的右侧面内设有贯通至所述抵接槽内的一号气孔,所述一号气孔的侧面内设有连通于所述一号气杆的一号连通孔,所述充气腔的侧面内设有向上贯通的转槽,所述转槽内转动连接有二号驱动轴,所述二号驱动轴的外环面的上侧安装有与所述二号齿条啮合的二号齿轮,并且所述充气腔内设有由所述二号驱动轴驱动的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能够使所述挤压机构生效并使所述挤压机构的辐射范围更广,所述加强板的前侧面安装有不少于一个的二号气杆,所述二号气杆的前端安装有抵接块,所述加强板的左侧面固设有凸出块,所述凸出块具有磁性,所述凸出块的左侧面内设有向右延伸至所述加强板内的二号气孔,所述二号气孔通过通气孔与所述二号气杆连通,并且所述二号气孔内设有一号单向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凸出块的外环面上设有气密装置,当所述凸出块运动至所述抵接槽内时所述气密装置能够使二号气孔与所述一号气孔连通,并防止气体发生泄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滑仓内向外贯通并且上下贯通的轮腔,所述轮腔的左右壁内固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下侧面各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盘,相互远离的所述连接盘侧面上固设有突出柱,所述突出柱的外侧面上上下滑动连接有挤压轮,所述挤压轮的内环面内设有二号滑槽,所述突出柱的外侧面上固设有延伸至所述挤压轮内的固定块,所述挤压轮内设有向内贯通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侧面上固设有三号气杆,所述三号气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连接盘的侧面上,并且所述挤压轮通过二号弹簧连接于所述连接盘的侧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铭利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8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