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稳定高功率超短脉冲产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9105.6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8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高博;陈炳焜;汝玉星;吴戈;李莹莹;韩颖;刘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8;H01S3/117;H01S3/13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功率 超短 脉冲 产生 系统 | ||
1.一种稳定高功率超短脉冲产生系统,其结构有,泵浦源(1)与波分复用器(2)的980nm端相连,波分复用器(2)的1550nm端与光耦合器(3)的输入端相连,光耦合器(3)的输出端与可饱和吸收体(4)的一端相连,可饱和吸收体(4)的另一端与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入端相连,偏振敏感隔离器(5)的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入端相连,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输出端与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入端相连,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输出端通过掺镱光纤(8)与波分复用器(2)的公共端相连;
其特征在于,结构还有,光纤偏振分束器(7)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一个输出端与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反馈回路(9)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中的声光调制器(1116)相连,光耦合器(3)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准直器(10)的输入端相连,准直器(10)的输出端与预处理模块(11)的一端相连,预处理模块(11)的另一端与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入端相连,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端与光纤放大模块(13)相连;
所述的反馈回路(9)的结构为,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入端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入端,与所述的光纤偏振分束器(7)相连,光电探测器(901)的输出端与放大器(902)的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一个输出端通过滤波器(903)、A/D转换器(904)与MCU(906)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放大器(902)的另一个输出端通过分频器(905)与MCU(90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MCU(906)作为反馈回路(9)的输出端,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电控偏振控制器(6)的另一个输入端相连,另一个输出端与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中的声光调制器(1116)相连,控制声光调制器工作;
所述的预处理模块(11)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过预处理模块的第一隔离器(1101)、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半波片(1102)、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凸透镜(1103)、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凹透镜(1104)后,入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准直器(1105)中,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准直器(1105)将光脉冲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106)上,预处理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106)将光脉冲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上,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输出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凸面镜(1108)传输至预处理模块的凹面镜(1109),预处理模块的凹面镜(1109)将光脉冲反射回预处理模块的凸面镜(1108),预处理模块的凸面镜(1108)再次将光脉冲传输至预处理模块的凹面镜(1109),预处理模块的凹面镜(1109)将光脉冲反射回预处理模块的凸面镜(1108),预处理模块的凸面镜(1108)将光脉冲传输至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将光脉冲传输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110),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110)将光脉冲反射回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后按上文所述路线再次经预处理模块的凸面镜(1108)、预处理模块的凹面镜(1109)传输,多次反射后光脉冲回到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预处理模块的光栅(1107)将光脉冲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111),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111)将光脉冲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112),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112)、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凹透镜(1113)、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凸透镜(1114)、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凸透镜(1115)、声光调制器(1116)、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凸透镜(1117)、预处理模块的第二隔离器(1118)、预处理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119)、预处理模块的第五凸透镜(1120)、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准直器(1121)、预处理模块的掺镱光纤(1122)、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准直器(1123)、预处理模块的第六凸透镜(1124)后,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125)上,预处理模块的激光二极管(1128)产生的泵浦光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五准直器(1127)、预处理模块的第七凸透镜(1126)后,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125)上,与之前入射到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125)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预处理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125)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129),经预处理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129)反射至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半波片(1130)中,通过预处理模块的第三半波片(1130)的光脉冲最后由预处理模块的四分之一波片(1131)输出;
所述的光谱整形模块(12)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经偏振器(1201)入射到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202),由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202)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204)、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205)反射后,再次反射回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从光谱整形模块的滤波器(1203)输出的光脉冲经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206)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207),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五反射镜(1207)将光脉冲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光栅(1210),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光栅(1210)将光脉冲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六反射镜(1209)再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凹面镜(1208),光脉冲通过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一凹面镜(1208)、空间光调制器(1211)后,传输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凹面镜(1213),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凹面镜(1213)将光脉冲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八反射镜(1214),光脉冲再由光谱整形模块的第八反射镜(1214)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二光栅(1215)后再反射至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七反射镜(1212),光谱整形模块的第七反射镜(1212)的输出为光谱整形模块(12)的输出;
所述的光纤放大模块(13)具有如下的光路结构,光脉冲通过光纤放大隔离器(1301)后依次通过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半波片(1302)、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凸透镜(1303)、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准直器(1304)、光纤放大模块的掺镱光纤(1305)、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准直器(1306)、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凸透镜(1307)后,入射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上,光纤放大模块的激光二极管(1311)产生的泵浦光经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准直器(1310)、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凸透镜(1309)后,入射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上,与之前入射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的光脉冲融合,融合后的光脉冲经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反射镜(1308)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312),经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反射镜(1312)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313)中,通过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半波片(1313)的光脉冲经光纤放大模块的四分之一波片(1314)传输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315),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315)将光脉冲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光栅(1316)上,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一光栅(1316)将光脉冲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光栅(1317)上,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二光栅(1317)再将光脉冲反射至光纤放大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318)上,光脉冲到达光纤放大模块的第四反射镜(1318)后,按输入路线反射回到光纤放大模块的第三反射镜(1315),光脉冲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910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