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件加工输送盘及使用其的工件加工输送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9766.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7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包敦士;王云梦;季建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树杰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1/00 | 分类号: | B24B41/00;B24B55/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钮云涛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件 加工 输送 使用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加工输送盘及使用其的工件加工输送机构,包括:适于做圆周运动的圆盘状处理盘和凹陷地设于该圆盘状处理盘上的至少一个呈圆环状结构的加工出料单元;其中加工出料单元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呈凹陷状的弧形处理槽,以及在每相邻的两个弧形处理槽之间设有的贯通圆盘状处理盘的出料口;每个弧形处理槽包括相邻设置的打磨区和吸附区;以及当圆盘状处理盘做圆周运动时,与每个弧形处理槽对应的工件依次经打磨区和吸附区处理后再由出料口排出。本发明可以在对工件输送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工件表面的打磨且在打磨后完成对于打磨产生的粉粒的清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加工输送盘及使用其的工件加工输送机构。
背景技术
化工材料添加桶中的部分零部件(以下简称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离不开打磨以及石蜡涂覆保护部分零部件的操作,通过对其外表面打磨后才能用于装配到化工材料添加桶中。打磨,是表面改性技术的一种,一般指借助粗糙物体(含有较高硬度颗粒的砂纸等)来通过摩擦改变材料表面物理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特定表面粗糙度。
上述对于经打磨过的工件来说,在工件打磨的表面会存在打磨掉落的粉粒,附有粉粒的工件无法达到可投入下一加工工序的使用标准和要求,此时常规操作中需要再增加对于工件表面的粉粒进行清除操作的加工工序,如此情况下,不仅会造成加工工序的复杂化,而且会造成加工设备的复杂化,即同时会造成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的总体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加工输送盘,以解决在对工件输送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工件表面的打磨且在打磨后完成对于打磨产生的粉粒的清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件加工输送机构,以解决在对工件输送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工件表面的打磨且在打磨后完成对于打磨产生的粉粒的清除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工件加工输送盘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件加工输送盘,包括:适于做圆周运动的圆盘状处理盘和凹陷地设于该圆盘状处理盘上的至少一个呈圆环状结构的加工出料单元;其中
所述加工出料单元包括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若干个呈凹陷状的弧形处理槽,以及在每相邻的两个弧形处理槽之间设有的贯通圆盘状处理盘的出料口;
每个所述弧形处理槽包括相邻设置的打磨区和吸附区;以及
当所述圆盘状处理盘做圆周运动时,与每个弧形处理槽对应的工件依次经打磨区和吸附区处理后再由出料口排出。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圆盘状处理盘上设有呈同心分布的两个加工出料单元;以及
两个加工出料单元中的弧形处理槽和出料口的数量均相同;
且两个加工出料单元中位于内圈的加工出料单元的弧形处理槽的直径小于位于外圈的加工出料单元的弧形处理槽的直径。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个加工出料单元中位于内圈的加工出料单元的出料口的内径小于或等于位于外圈的加工出料单元的出料口的内径。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加工出料单元之间设有呈环形结构的隔挡件。
在本发明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打磨区与吸附区的面积比1/5~1。
本发明的工件加工输送机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件加工输送机构,包括:所述工件加工输送盘、与工件加工输送盘的圆盘状处理盘同轴设置在该圆盘状处理盘下方的圆盘状排料盘,以及在圆盘状处理盘与圆盘状排料盘之间与出料口一一对应的通料管;其中
在所述圆盘状排料盘上设有与加工出料单元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呈环形结构的排料槽以及在该排料槽中设有贯通圆盘状排料盘的排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树杰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树杰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9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的语音活性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注浆锚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