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烟曲霉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9980.4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37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楚杰;张亦桑;乔梓楸;闫争荣;王莹;彭维兵;孟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02F3/34;C12R1/68;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韩百翠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烟 曲霉 及其 污水处理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烟曲霉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本发明首先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到一株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菌株SWS2,该菌株已经于2021年7月12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1865。该菌株96h内能将模拟污水培养基中的氨氮含量减少48.50mg·L‑1、硝基氮含量减少10.08mg·L‑1、亚硝基氮含量减少9.90mg·L‑1,磷含量减少38.99mg·L‑1,化学需氧量减少1219mg·L‑1,降解率分别为87.85%、71.95%、65.4%、99.95%和93.76%,具有应用于污水处理中降解N、P含量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烟曲霉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尤其是在降解污水中的N、P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水体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污水是由于水里掺入了新的物质或者因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导致水变质不能继续保持原来的使用功能。据统计,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1亿多吨,截至2016年2月,全国295座城市存在1811个水体污染,其中,河流有1545条,占抽查水体总样本的85.4%;湖、塘合计264个,占14.6%,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水体污染破坏城市水体的生态系统,严重影响其景观功能,有损周围群众的感官体验,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
污水是指生活、生产排出的受到污染的、丧失其原本使用功能的水。少量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水体的自净作用进行自我修复,而过多的污染物进入水体,不仅会破坏其本来的价值和作用,还会破坏水体本身的自净作用,导致水体受到污染。污染水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家园,也会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引起生物富集,导致一些污染物,如残留农药、重金属盐等物质沿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各营养级的传递,逐步在生物体内积累,对各营养级生物造成巨大伤害作用。按照污水来源,污水可以分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商业污水和表面径流。污水处理是为了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将其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目前,对水质净化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大约有以下几种:光合细菌、酵母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白腐菌等。微生物法处理污染水体效果良好且具有不易造成二次污染,更加安全、环保、经济的特点,从而被广泛关注。
中国专利文献CN112094758A(申请号202011043866.2)公开了一种烟曲霉菌株及其在降解聚乙烯醇中的应用。该菌株能在以聚乙烯醇(PVA)为唯一碳源的固体无机盐培养基或液体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并降解PVA,在24小时内能将液体培养基中PVA的浓度减少2.72g/L,具有应用于环境中PVA污染微生物处理的潜力。
中国专利文献CN105441339A(申请号201610004133.5)公开了一种烟曲霉及其应用。该烟曲霉可用于降解芘,并进一步用于降解多环芳烃,为芘污染和其他多环芳烃污染的生物处理工程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中国专利文献CN109182143A(申请号201811142205.8)公开了一种烟曲霉LSD-1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这种烟曲霉LSD-1能够将甾醇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对甾醇降解率达到57.83%。
中国专利文献CN107090412A(申请号201710372182.9)公开了一种降解联苯菊酯的烟曲霉及其应用。该烟曲霉对菊酯具有降解作用,对水中的菊酯的降解率可达70.5%;对土壤中菊酯浓度的降解率可达53.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未经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99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风力机风轮前风速超声测量系统
- 下一篇:一种墙板模具的自行走清理喷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