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器安全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1104.5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熊壬浩;翟振刚;王彪;章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6/36 | 分类号: | G06F16/36;G06F16/335;G06F30/15;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吴昊 |
地址: | 314033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器 安全 预警 方法 装置 系统 | ||
1.一种航空器安全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间断的对多个异构的数据源的变更情况进行监视;
对发生变更的数据源,抽取所述数据源中的实体及其关系,并使用关系将实体关联起来,形成与数据源对应的多个知识图谱;
根据本体模型,融合与数据源对应的多个知识图谱,其中本体模型根据航空安全威胁事件进行建模得到;
根据预警逻辑规则和所述知识图谱,预测所述目标航空器的险情;
向地面预警终端发出险情告警,以便空中交通管制员响应险情告警,向所述目标航空器发出指挥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间断的对多个异构的数据源的变更情况进行监视,包括:
按照预设时间间隔,并行的轮询多个数据源,且对于每个数据源,抽取当前的数据项并与历史抽取的数据项进行比较,如果当前数据项不满足更新策略,则继续进行数据源轮询,如果某个数据源的当前数据项满足更新策略,则确定该数据源发生变更;
其中,所述多个异构的数据源包括航空器的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航空器的气象测试系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气象大数据接口服务平台、全球实时航班信息平台、以及全球航班飞行轨迹实时跟踪平台中的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数据源为结构化数据,采用直接映射方法抽取所述数据源中的实体及其关系;
当所述数据源为半结构化数据,采用基于模板的方法抽取所述数据源中的实体及其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本体模型,融合与数据源对应的多个知识图谱,包括:
对航空安全威胁事件进行建模,得到本体模型的本体类和本体属性;
根据本体类和本体属性,融合与数据源对应的多个知识图谱,得到融合的知识图谱;
针对融合多个知识图谱时出现的概念不匹配、同义术语、实体冗余或编码格式不匹配的问题,使用基于规则匹配的方法,实施实体及关系的融合,以得到融合的知识图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警逻辑规则和所述知识图谱,预测所述目标航空器的险情,包括:
预警逻辑规则由推理引擎在知识图谱上执行;
执行所述预警逻辑规则后,产生零条、一条或多条险情告警消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依据响应险情告警的处理状况,对既有的知识图谱以及预警逻辑规则进行知识修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响应险情告警的处理状况,对既有的知识图谱以及预警逻辑规则进行知识修正,包括:
对于有效的险情告警,为所述险情告警消息以及相关联的知识图谱在告警历史数据库中建立副本,作为判定知识修正是否正确的依据;
对于无效的险情告警,进行知识融合修正以及知识库修正,仅当在不影响已判定的有效告警且不产生新的无效告警时,执行该项修正并在告警历史数据库中建立副本,否则拒绝该项修正。
8.一种航空器安全预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监视单元,用于不间断的对多个异构的数据源的变更情况进行监视;
抽取单元,用于对发生变更的数据源,抽取数据源中的实体及其关系,并使用关系将实体关联起来,形成与数据源对应的多个知识图谱;
融合单元,用于根据本体模型,融合与数据源对应的多个知识图谱,其中本体模型通过对航空安全威胁事件进行建模得到;
险情预测单元,用于根据预警逻辑规则和所述知识图谱,预测所述目标航空器的险情;
告警响应单元,用于向地面预警终端发出险情告警,以便空中交通管制员响应险情告警,向所述目标航空器发出指挥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修正单元,用于依据响应险情告警的处理状况,对既有的知识图谱以及预警逻辑规则进行知识修正。
10.一种航空器安全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地面预警终端和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航空器安全预警装置,所述航空器安全预警装置生成的险情告警消息放入消息分发系统的预警消息队列,通过所述消息分发系统发送至所述地面预警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110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