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钢丝引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3351.9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元;吴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庆元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90;A61B17/8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3 | 代理人: | 洪渊源;戴剑波 |
地址: | 36226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钢丝 引导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钢丝引导器,包括通过销轴铰接的两个钳体,钳体包括钳嘴和钳柄,两个钳体的钳嘴的端部均嵌入有一可转动的转轴,两个转轴的侧壁分别固定有一中空导管,中空导管的前端为弧形,当两个钳嘴夹合时,两个中空导管的前端相互对接,形成用于环绕合抱管状骨的过线通道。本发明两个中空导管在环绕合抱管状骨时,可通过旋转转轴控制两个中空导管旋转90°,使中空导管平行贴着管状骨上下两侧伸入,再绕着管状骨进行活动,最后以最小的活动空间实现环绕合抱管状骨,完成医用钢丝的环绕作业,进而大幅度缩小了管状骨上下两侧的纵向及横向所需手术空间和手术伤口,以加快人体术后恢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医用钢丝引导器。
背景技术
医院里在行长管状骨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时,要用钢丝辅助捆扎粉碎骨片块,或者在植骨时捆扎条状植骨 ;在手术过程中环绕钢丝时操作非常困难,容易损伤到骨折周围的神经、血管及软组织,影响骨折愈合。因此如何实现将钢丝便捷的环绕骨折部位,同时减少对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成为了骨折手术中的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类似钳子状的钢丝引导器,如授权公告号为CN283673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钢丝引导器,通过钳柄(1)固定连接套管钳嘴(5),钳柄(2)固定连接套管钳嘴(4),钳柄(1)和钳柄(2)通过销轴(3)铰接,套管钳嘴(4)上开有钢丝出孔(8),套管钳嘴(5)上开有钢丝进孔(7),弹簧片(9)两端分别固定有钳柄(1)和钳柄(2)上。该实用新型在导入钢丝时,手握钳柄(1)和钳柄(2)将套管钳嘴(4)和套管钳嘴(5)张开,伸入管状骨上下两侧,再在弹簧片(9)的作用下环绕合抱管状骨,最后通过钢丝进孔(7)和钢丝出孔(8)穿入钢丝,最后再将套管钳嘴(4)和套管钳嘴(5)张开,取出钢丝引导器,整个过程虽然能够较为容易的实现钢丝的环绕成功,但是,由于进出钢丝引导器时需要将套管钳嘴(4)和套管钳嘴(5)张开,这样使得在手术时,切开管状骨的伤口必须足够大,同时在管状骨上下两端也需要骨肉剥离出足够大的手术空间,而众所皆知,手术伤口越大则术后愈合越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钢丝引导器,以解决使用现有钢丝引导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用钢丝引导器,包括通过销轴铰接的两个钳体,所述钳体包括钳嘴和钳柄,所述钳嘴位于所述销轴前侧,所述钳柄位于所述销轴后侧,两个所述钳体的钳嘴的端部均嵌入有一可转动的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的侧壁分别固定有一中空导管,所述中空导管的前端为弧形,当两个钳嘴夹合时,两个所述中空导管的前端相互对接,形成用于环绕合抱管状骨的过线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中空导管的末端固定于所述转轴的前端侧壁,所述钳嘴的端部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由钳嘴朝钳柄方向延伸至所述钳体外,所述转轴插入所述通孔内,且转轴的末端贯穿所述通孔并延伸至所述通孔外。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内侧壁等距间隔环绕布置有若干条限位凹条,所述转轴外侧壁设有与所述限位凹条相配合的限位凸条。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一塑料套,所述限位凸条布置于所述塑料套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末端外侧壁环绕设有若干个用于标记360°旋转角度的度数标记,所述钳体上设有用于指向所述度数标记的指向箭头。
进一步地,当所述钳体的指向箭头指向标记为0°的度数标记时,所述中空导管与所述钳体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当所述钳体的指向箭头指向标记为90°或270°的度数标记时,所述中空导管垂直于所述钳体。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末端端部固定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转轴转动的旋钮。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钳柄之间设有闭锁器,闭锁器包括固定设置于一个钳柄上的弧形齿条和设置于另一个钳柄上的齿槽。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庆元,未经陈庆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33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