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电站倒闸操作云边服务协同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4757.9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32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林静怀;王永明;陈郑平;陈建洪;李泽科;林文彬;范海威;余斯航;吴炜;徐志光;黄运豪;张朋超;陈壮壮;狄方春;张恒;杨清波;高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陈明鑫;蔡学俊 |
地址: | 350003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电站 操作 服务 协同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电站倒闸操作云边服务协同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基于扩展消息邮件的云边服务协同技术,实现了调控主站、防误主机以及移动APP间的实时业务协同,并且通过服务客户端连接池技术,提升服务网关机处理效率。本发明基于扩展消息邮件进行云边通信,同时对变电站防误主机功能进行标准化服务化改造,从而实现倒闸操作信息在线传输,防误主机功能统一管理以及防误业务远方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电站倒闸操作云边服务协同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变电站倒闸操作,调令通过OMS系统下达,运维人员在PMS系统进行人工写票,完成后打印操作票,到变电站防误主机进行模拟预演、传票操作。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变电站防误系统开票和操作预演无法在远方工作站实现,不同厂家、不同型号防误产品界面、功能不统一;
(2)“线上”、“线下”交叉,无法实现变电站倒闸操作在线化监视;
(3)变电站现场执行操作采用纸质操作票和录音模式,运维人员工作量大且效率低下。
目前变电站防误主机与调度主站的通信,通过专用远动通道,采用标准的通信规约实现。现有的远动通信协议体系主要指IEC 60870-5系列,主要包含104、TASE.2、和DL/T476等通信规约。
1)104 通信规约属于IEC 60870-5协议体系,是在IEC 60870- 5-101规约的基础上,采用专用的互联网络,基于TCP/IP协议的数据通信协议,属于应用层网络协议。104 规约作为一种国际标准协议,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数据流量大、便于信息量扩充、支持网络传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调度主站、变电站之间“四遥”数据的传输。
2)TASE.2规约属于IEC 60870-6协议体系,由美国电科院开发,又称作控制中心间通讯协议(ICCP),主要用于控制中心与远方控制中心的数据交换,已经在欧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也等同采用并以此为基础将计算机数据连入国家电力数据网(SPDnet)。
3)2012 年国家颁布了DL/T 476 规约2012版。此规约是电力系统实时数据通信应用层协议,描述了数据格式、控制序列和服务原语,适用于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心之间以及调度(控制)中心与厂站之间的实时数据通信。DL/T476-2012规约不仅支持OSI网络体系结构,还可建立在其他网络体系上。
上述通信规约均应用于安全一区不同对象间“四遥”信息的传递,不能满足变电站倒闸操作的数据传输需求。在变电站倒闸业务中,除了安全一区内部调度主站与变电站防误实时信息传输外,还涉及到调度主站与变电站跨安全区服务调用、操作票传输、操作结果回送等操作。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扩展消息邮件的云边通信方式,同时对变电站防误主机功能进行标准化服务化改造,从而实现倒闸操作信息在线传输,防误主机功能统一管理以及防误业务远方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倒闸操作云边服务协同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基于扩展消息邮件进行云边通信,同时对变电站防误主机功能进行标准化服务化改造,从而实现倒闸操作信息在线传输,防误主机功能统一管理以及防误业务远方操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电站倒闸操作云边服务协同方法,提供防误云中心客户端、防误主机服务端、移动APP服务端;所述防误云中心客户端通过扩展消息邮件协议与防误主机服务端、移动APP服务端进行服务交互,所述扩展消息邮件协议定义使用“请求操作票”、“请求操作票的模拟预演”、“请求操作票的防误校核”、“请求操作票执行结果”、“请求压板状态”5种不同命令字段区分,实现云、边服务交互,服务命令字段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47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燃气标志桩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工业设计建模加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