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FlexE的配电网差动保护业务混合组网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6559.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26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朱京;陈智雨;高建新;闫龙川;刘庆波;牛佳宁;张宁;黄俊桦;刘兴宇;李妍;郭永和;何永远;白东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H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金宁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79 | 代理人: | 张希睿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flexe 配电网 差动 保护 业务 混合 组网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lexE的配电网差动保护业务混合组网方法及系统,属于电网组网技术领域,S1、建立基于FlexE设备的基础通讯网络区域;S2、通过蚁群算法建立区域相应通信模型;S3、基于蚁群算法模型获得的通信路径配置。本发明中,通过对组网区域内蚁群算法的调控实现相互通信节点最短延迟的灵活配置,可以保障承载网端到端的组网业务,可以实现组网节点内所有变电站和各级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的设备的汇接处理,实现对各变电站节点信息业务的快速汇总定位,提高通信通道的可靠性,满足广域分布式差动保护应用需要,满足相对组网节点最优通信路径点的定位追溯,满足差动保护业务组网所需的即时性、自同步能力和保护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组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FlexE的配电网差动保护业务混合组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生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直接面向广大用户,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传统配电网潮流是单向的,由发电厂流向用户,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改变了配电网潮流流向,由单向潮流改变为双向潮流,差动保护是输入CT(电流互感器)的两端电流矢量差,当达到设定的动作值时启动动作元件,保护范围在输入CT的两端之间的设备(可以是线路,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
FlexE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实现业务带宽需求与物理接口带宽解耦合,通过标准的25GE/100GE速率接口,通过端口捆绑和时隙交叉技术轻松实现业务带宽 25G→50G→100G→200G→400G→xT的逐步演进,利用100GE接口实现400G大带宽,FlexE带宽扩展技术通过时隙控制,保障业务严格均匀分布在FlexE Group 的各个物理接口上,并且可以通过动态增加或减少时隙数量实时调整网络带宽资源占用,应对业务流量的实时变化,差动保护业务需要设备之间组网运行,传动组网通讯技术配电网故障处理设备生产厂商众多,其执行通信标准不一致,业务故障处理信息通用性差、互换性差;配电网覆盖面广,分布式电源接入离散,传统差动保护组网系统难以满足广域的分布式差动保护应用需求,相对组网节点之间最优通信路径点定位困难,影响到组网数据通信的即时性、自同步能力和保护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差动保护组网系统难以满足广域的分布式差动保护应用需求,相对组网节点之间最优通信路径点定位困难,影响到组网数据通信的即时性、自同步能力和保护性能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FlexE的配电网差动保护业务混合组网方法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FlexE的配电网差动保护业务混合组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立基于FlexE设备的基础通讯网络区域,并进行区域分级处理;
S2、通过蚁群算法建立区域相应通信模型,并通过通信模型计算各级区域节点之间最短通信延迟,并通过延迟信息素判断相对总体最短通信到达路径;
S3、基于蚁群算法模型获得的通信路径配置,进行各区域网络通信配置组网。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基础网络区域包括通过多方向交叉连接设备组建网络区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多方向交叉连接PCM设备具有4、8或16个2M接口和多种业务电路接口,通过在枢纽变电站安装4或8个2M接口的汇聚PCM,在地区通信中心安装 16个2M接口的汇聚PCM,采用5个2M接口分别连接大区域通信中心和地区通信中心的PCM设备,剩余11个2M接口连接各枢纽变电站的汇聚P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还包括在承载设备的通信层之间定义一个FlexEshim层,对物理端口带宽进行基于时间片的切分,通过硬件的时隙复用实现各个切片之间的业务在转发层面上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北京中电飞华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硝唑微囊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精准度高的激光打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