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及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1363.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03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官炳政;邬成亮;秦丹;尹国鹏;杨晓蕾;邵先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30 | 分类号: | B29D3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刘娜 |
地址: | 266112 山东省青岛市高新区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离线 缠绕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及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的使用方法。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包括:第一缠绕部;第二缠绕部;胚胎传递组件,第一缠绕部和第二缠绕部相对设置在胚胎传递组件的传递环底座的两端;装卸胎组件,装卸胎组件活动设置在胚胎传递组件的一侧;胚胎小车,胚胎小车活动设置在装卸胎组件的下方;胎面胶条挤出缠绕装置,胎面胶条挤出缠绕装置设置在传递环底座远离装卸胎组件的一侧;激光标线器,激光标线器为多个,第一缠绕部远离胚胎传递组件的一侧和第二缠绕部远离胚胎传递组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激光标线器。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胎生产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及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程机械轮胎需求量日益增加,许多工程机械轮胎生产商准备提升轮胎的生产产能,而成型机是影响轮胎产能的直接因素,尤其成型工艺是胎面的缠绕的,轮胎成型效率极低,且每台成型机需单独配置一台胎面挤出缠绕线,生产成本高,且难以提升产能。
对于成型工艺是胎面缠绕的工程胎,目前市场上大多采用在线缠绕工艺,为了提升产能,也有采用离线缠绕工艺的,常见的离线缠绕工艺路线是在成型机外独立安装一台胎面挤出缠绕装置,每台成型机配置一台挤出缠绕机,而在胎胚的二次装定及卸胎中,挤出机一直处于空闲状态,设备利用率极低。
因此,现有技术中存在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及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的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轮胎胎面离线缠绕站,包括:第一缠绕部;第二缠绕部;胚胎传递组件,第一缠绕部和第二缠绕部相对设置在胚胎传递组件的传递环底座的两端;装卸胎组件,装卸胎组件活动设置在胚胎传递组件的一侧;胚胎小车,胚胎小车活动设置在装卸胎组件的下方;胎面胶条挤出缠绕装置,胎面胶条挤出缠绕装置设置在传递环底座远离装卸胎组件的一侧;激光标线器,激光标线器为多个,第一缠绕部远离胚胎传递组件的一侧和第二缠绕部远离胚胎传递组件的一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激光标线器。
进一步地,第一缠绕部包括:第一缠绕鼓机箱;第一缠绕鼓,第一缠绕鼓与第一缠绕鼓机箱靠近第二缠绕部的一侧连接;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与第一缠绕鼓驱动连接;第一缠绕鼓尾架,第一缠绕鼓尾架设置在第一缠绕鼓远离第一缠绕鼓机箱的一侧;第一缠绕鼓后压车,第一缠绕鼓后压车位于第一缠绕鼓远离激光标线器的一侧,且第一缠绕鼓后压车的中心线与第一缠绕鼓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第二缠绕部包括:第二缠绕鼓机箱;第二缠绕鼓,第二缠绕鼓与第二缠绕鼓机箱靠近第一缠绕部的一侧连接;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与第二缠绕鼓驱动连接;第二缠绕鼓尾架,第二缠绕鼓尾架设置在第二缠绕鼓远离第二缠绕鼓机箱的一侧;第二缠绕鼓后压车,第二缠绕鼓后压车位于第二缠绕鼓远离激光标线器的一侧,且第二缠绕鼓后压车的中心线与第二缠绕鼓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地,第一缠绕鼓的尺寸和第二缠绕鼓的尺寸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缠绕鼓的尺寸和第二缠绕鼓的尺寸不同。
进一步地,胚胎传递组件包括:胚胎传递环,胚胎传递环活动设置在传递环底座上,且胚胎传递环位于第一缠绕部和第二缠绕部之间;第三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与胚胎传递环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缠绕鼓、第一缠绕鼓以及胚胎传递环同心设置。
进一步地,装卸胎组件采用架空式安装。
进一步地,装卸胎组件的运动方向与传递环底座的延伸方向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软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3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