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聚酯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591.3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35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周晶;杨宇恒;罗紫灵;周梓婷;孟月;韩建东;白莹;全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53/78 | 分类号: | B29C53/78;B29C53/08;C08G63/664;B29L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聚酯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聚酯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一种柔性聚酯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PCT薄膜裁剪后,包裹在圆管状模具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得到圆管状贴片;(2)将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圆管状贴片,加热一段时间后,施加外力捏扁得到临时形状贴片,得到所述柔性聚酯贴片。本发明制备的柔性聚酯贴片片柔性好,通过其形状记忆性能可以较好的贴附在血管内壁,移植过程不容易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本发明提供的柔性聚酯贴片相比于血管支架,贴片的厚度薄,容易降解,不会残留在血管中形成新的堵塞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柔性聚酯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血栓塞等缺血性疾病是造成每年全球人口死亡的重要因素。血栓塞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血管壁发生病变导致血管粥样硬化以及腔内径变小。血液中的的红细胞、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易黏附在病变部位,从而使得血管明显狭窄,甚至闭塞。进而引起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死亡。
目前治疗血栓塞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血管的狭窄堵塞处植入血管支架,利用血管支架较高的弹性模量和强度将狭窄堵塞的血管撑开,使得血管再次畅通,实现正常供血。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支架植入后虽然保证了血液的正常流动,但由于没有将栓塞物取出,而且如果植入的血管支架不能及时降解,内皮细胞会往支架内部生长形成新的血管内皮组织,不能及时降解的支架将成为新的堵塞物,导致二次堵塞。根据统计,血管支架植入后,患者血管的再狭窄率达到了15%至20%。另一种方法则是想通过机械法利用取栓器将堵塞血管的栓塞物取出到体外。利用该方法可以将大部分的堵塞物清理掉,但该方法并没有对已经硬化的血管进行修复。此外,该方法对血管壁损伤较大,容易对血管造成二次损伤。
为了保证术后血管的正常收缩扩张,维持血液的正常供应,血管移植物的断裂伸长率要大于60%。与此同时,血管修复愈合周期为6个月左右,为了避免造成二次堵塞,血管移植物不仅需要能够降解,其降解周期还应该与血管修复愈合周期相吻合。而目前常见的聚四氟乙烯、聚酰胺等体内移植支架并不能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柔性聚酯贴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柔性聚酯贴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PCT薄膜裁剪后,包裹在圆管状模具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得到圆管状贴片;
(2)将步骤(1)中制备得到的圆管状贴片,加热一段时间后,施加外力捏扁得到临时形状贴片,得到所述柔性聚酯贴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聚酯贴片的制备方法,主要采用两次加热冷却的方式,更好的发挥柔性聚酯贴片的效果,达到很好的与血管贴合的效果。本发明第一次加热是为了软化PCT薄膜,冷却后得到永久记忆形状;第二次加热是为了制备得到横截面积和体积均较小的临时形状贴片,即所述柔性聚酯贴片,从而实现微创植入,植入体内后在人体温度条件下使得贴片回复成圆管状贴附在血管内壁。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PCT薄膜的制备方法如下:
(a)将含侧环醚的4-(乙二醇缩酮)-ε-己内酯和ε-己内酯纯化干燥处理,称量一定含量的含侧环醚的4-(乙二醇缩酮)-ε-己内酯和ε-己内酯,加入辛酸亚锡、甲苯溶液、苯甲醇,搅拌均匀,在真空下反应,得到混合溶液A,30min无气泡产生后封闭反应容器;
(b)将封闭后的反应容器在130℃的油浴中搅拌反应24h,反应结束后纯化处理,干燥至恒重,得到PCT样品;
(c)将PCT样品加入二氯甲烷溶解,置于模具中,风干后得到PCT薄膜。
本发明PCT薄膜的制备方法是根据文献《基于侧环醚改性的弹性聚己内酯设计合成及其在软组织工程的应用研究》中的方法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5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