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焦炉煤气合成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1658.3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63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全;项斌;项裕桥;傅凯;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中科远东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4 | 分类号: | C01C1/04;C01B3/56 |
代理公司: | 宁波成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6 | 代理人: | 高经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北路435号00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炉煤气 合成氨 方法 | ||
1.一种焦炉煤气合成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变温吸附工序,通过变温吸附塔吸附净化焦化煤气中包含焦油、萘的杂质,得到预处理气,其中,所述变温吸附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活性炭层、硅胶层、氧化铝层和焦炭层;
变压吸附提氢工序,去除加压后的所述预处理气中的油和水,然后进入变压吸附塔内去除剩余杂质,得到净化H2,其中,所述变压吸附塔内自上而下依次设置分子筛层、CO专用吸附剂层、活性炭层、硅胶层和氧化铝层;
氨合成工序,将所述变压吸附提氢工序得到的净化H2和外来氮气混合后加压输送至氨合成塔,反应得到氨;
以各层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变温吸附塔中各层的填装量为:活性炭层25.0~35.0%、硅胶层35.0~45.0%、氧化铝层5.0~10.0%和焦炭层18.0~25.0%;
以各层总质量为100%计,所述变压吸附塔中各层的填装量为:分子筛层74.0~77.0%、CO专用吸附剂层3.0~5.0%、活性炭层12.0~15.0%、硅胶层3.0~5.0%和氧化铝层1.5~3.0%;
其中,CO专用吸附剂的典型化学组成是CuCl·Na2O·Al2O3·SiO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各层总质量为100%计,活性炭层29.0~31.0%、硅胶层40.0~42.0%、氧化铝层5.0~7.0%和焦炭层20.50~2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各层总质量为100%计,各层的填装量为活性炭层30.10%、硅胶层41.95%、氧化铝层6.45%和焦炭层21.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各层总质量为100%计,分子筛层75.0~76.0%、CO专用吸附剂层3.5~4.5%、活性炭层13.5~14.5%、硅胶层3.5~4.5%和氧化铝层1.9~2.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各层总质量为100%计,分子筛层75.76%、CO专用吸附剂层4.13%、活性炭层13.78%、硅胶层4.13%和氧化铝层2.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吸附塔中,所述活性炭的规格为条状、Φ2~5mm,所述硅胶的规格为球状、Φ2~5 mm,所述氧化铝的规格为柱状、Φ1~3mm,所述焦炭的规格为柱状、Φ20~40 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吸附塔中,所述分子筛的规格为球状、Φ2~3 mm,所述CO专用吸附剂的规格为球状、Φ2~3 mm,所述活性炭的规格为条状、Φ1.5 mm,所述硅胶的规格为球状、Φ1~3 mm,所述氧化铝的规格为球状、Φ3~5 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中科远东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中科远东催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165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