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废润滑油中杂质的分离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2041.3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0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学军;陈辉;李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75/00 | 分类号: | C10M175/00;C10M17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陈永虔 |
地址: | 257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润滑油 杂质 分离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去除废润滑油中杂质的分离装置及方法,涉及润滑油杂质分离技术领域,该分离装置通过碱中和沉降罐、反渗透膜组件、加氢精制蒸馏罐和脱色精制罐协作配合,具备对废润滑油进行碱中和、沉降、水相渗透除杂、脱除金属杂质和沥青质、加氢精制、汽提蒸馏、脱色精制的功能,适用于酸值偏高、氧化变质、金属沥青质含量高、成分复杂的废润滑油,分离得到高纯度、低杂质的润滑油基础油,水相通过反渗透膜组件反渗透除盐后得到可重复利用的清水,该分离装置提高了废润滑油的再生回收率,减少了用水成本,去除杂质方法工序设置合理,处理步骤少,杂质去除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杂质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除废润滑油中杂质的分离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润滑油长时间使用之后加工性能下降、磨损增加,因此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要更换新油,由于每年全世界更换的废润滑油数量相当大,因此废润滑油的处理也越来越得到关注;
目前废润滑油再生采用的方法大致有三种:(1)对于变质程度不严重,主要是混入水和固体杂质的废润滑油采用再净化工艺;(2)对于变质程度较大,含油泥、漆膜等氧化产物较多的废润滑油采用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和白土等吸附剂处理的再精制工艺;(3)对深度氧化变质的润滑油采用蒸馏、溶剂处理、化学处理、吸附处理、加氢处理等多种方法的再炼制工艺;
为减少化学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酸渣、废水等对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物质,目前正逐步采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无污染工艺,为降低润滑油再生的成本,鼓励使用再生润滑油;
而现有技术中的废润滑油杂质分离装置,通过沉淀室对废柴油进行沉淀工作,再通过水泵将分离出的柴油抽入分离室的内部进行精分离完成废柴油的脱水处理,最后通过脱色除杂室内部的除杂层对废柴油进行脱色除杂处理;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不适用于酸值偏高、氧化变质、金属沥青质含量高、成分复杂的废润滑油,无法分离得到高纯度、低杂质的润滑油基础油,且分离工艺复杂,再生回收率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废润滑油中杂质的分离装置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适用于酸值偏高、氧化变质、金属沥青质含量高、成分复杂的废润滑油,无法分离得到高纯度、低杂质的润滑油基础油,且分离工艺复杂,再生回收率有待提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废润滑油中杂质的分离装置,包括碱中和沉降罐、反渗透膜组件、加氢精制蒸馏罐、脱色精制罐,碱中和沉降罐包括上方的碱中和腔以及下方的沉降腔,碱中和腔与沉降腔之间设有过滤板;碱中和腔的顶部设有废润滑油进口,碱中和腔的侧壁顶部通过第一增压泵通入碱液;沉降腔的底部通过第一排液管与反渗透膜组件连通,沉降腔的侧壁通过第二排液管与加氢精制蒸馏罐的侧壁连通,加氢精制蒸馏罐通过第三排液管与脱色精制罐的顶部连通。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碱中和腔内设有搅拌混合机构,搅拌混合机构包括第一减速电机、第一搅拌轴、搅拌板、防粘附机构,第一减速电机从碱中和腔的顶部穿入后与第一搅拌轴同轴连接,第一搅拌轴延伸至碱中和腔的底部,多个搅拌板对称设置在第一搅拌轴的径向,防粘附机构设置在多个搅拌板的端部且与碱中和腔的内壁接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搅拌板的主体呈圆筒状且远离第一搅拌轴的端部设有卡合件,防粘附机构包括安装板、连接轴、防粘附辊筒,安装板竖直设置且朝向搅拌板侧设有与卡合件适配的卡合腔,安装板背离卡合腔的一侧通过连接轴与固定筒的两端连接,防粘附辊筒套设于固定筒的外围且能相对固定筒旋转。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加氢精制蒸馏罐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加氢蒸馏腔、吸附腔、加热气化腔,加氢蒸馏腔内设有冷凝管,冷凝管的底端设有贯穿加氢蒸馏腔壁部的冷却水进口,冷凝管的顶端设有贯穿加氢蒸馏腔的冷却水出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东营国安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2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手轮控制运动装置运动方式的设计方法
- 下一篇:光学元件制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