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3061.2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2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顾欢;张哲彬;黄泽涛;罗云峰;李煜峰;邹峰;李吉勇;黄周琰;蔡素素;郑憧;陈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2 | 分类号: | E21D9/02;E21D9/11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晶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角度 自动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包括反力架、底板、矩形顶管出洞口、顶管机,所述顶管机的轨道与底板之间设置楔形体一,所述楔形体一通过自动化千斤顶一控制水平角度,所述顶管机与反力架之间设置楔形体二,所述楔形体二通过自动化千斤顶二控制垂直角度,使顶管机的机头顶出洞口阶段,即与倾角轴线平行。本发明针对顶管工程进行改造,将顶管后靠及导轨系统、洞口内衬墙进行改造,确保顶管按照实际工程所需倾角进行出洞,能够较好地控制顶进方向,以便更好的适应该类顶管工程,也能进一步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矩形顶管施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
背景技术
顶管法适用于常规地下连通道的施工,但由于客观原因(避让地下障碍物等因素)引起的带倾角连通道,顶管法由于需要采用顶管机进行顶进作业,较难实现带倾角矩形顶管的顶进施工,因此需要一种针对性的顶推装置来解决该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针对目前未有合适的施工方法解决带倾角顶管较难顶进施工的现状,提出具体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施工装置。
为实现上述施工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方案:
一种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包括反力架、底板、矩形顶管出洞口、顶管机,所述顶管机的轨道与底板之间设置楔形体一,所述楔形体一通过自动化千斤顶一控制水平角度,所述顶管机与反力架之间设置楔形体二,所述楔形体二通过自动化千斤顶二控制垂直角度,使顶管机的机头顶出洞口阶段,即与倾角轴线平行。
进一步,所述自动化千斤顶一和自动化千斤顶二连接控制电脑,用于根据实际工程需要的顶管出洞角度,对顶管的进出洞角度进行自动化调整。
进一步,所述矩形顶管出洞口设置内衬墙,所述内衬墙内部设置千斤顶三,用于根据楔形体一的水平角度和楔形体二的垂直角度的变化作相应调整,以确保顶管机头与洞口内衬墙保持垂直,使内衬墙起到环箍的作用,从而使顶管机及管节按照所设计的倾角进行掘进,以满足顶管基座可自动化调整角度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顶管按照任意角度的顶进施工,受力明确,且顶进精度有保障,能较好地确保施工质量。
2.本发明形成的施工工艺是一种能够较为快捷方便的施工措施,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可调角度的自动化顶管装置示意图二;
图中:1—楔形体一;2—楔形体二;3—洞口内衬墙;4—千斤顶一;5—千斤顶二;6—千斤顶三;7—顶管机;8—管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倾角矩形顶管的顶推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由图1,2所示,首先,在顶管机7的轨道与底板之间设置楔形体一1,楔形体一通过自动化的千斤顶一4控制水平角度,在顶推装置与反力架之间设置楔形体二2,楔形体二通过自动化的千斤顶二5控制垂直角度,使矩形顶管机头顶出洞口阶段,即与倾角轴线平行;洞口内衬墙3,在其内部设置千斤顶三6,需根据上述变化作相应调整,以确保顶管机头与内衬墙保持垂直,此时内衬墙起到环箍的作用,使顶管机7及管节8按照该倾角i进行掘进,以满足顶管基座可自动化调整角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量激光通信收发配准精度的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可拆卸式潜水钻机保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