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多孔膜、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3162.X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32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岩永猛;清德滋;中田幸佑;大久保智世;广濑英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423 | 分类号: | H01M50/423;H01M50/414;H01M50/426;H01M50/443;H01M50/489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褚瑶杨;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多孔 水系 二次 电池 隔膜 以及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多孔膜、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该聚酰亚胺多孔膜具有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以及树脂颗粒和树脂多孔膜中的至少一种,其附着于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一面或两面,且含有氟类树脂或者含有氟类树脂及丙烯酸类树脂。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非水系二次电池用隔膜、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池用隔膜,其具备微多孔膜和设置于该微多孔膜的至少一面的多孔层,其中,所述多孔层含有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和丙烯酸树脂,所述偏二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含有具有亲水基的单体单元,含有0.3摩尔%以上且3摩尔%以下的六氟丙烯单体单元,所述丙烯酸树脂含有丙烯酸丁酯单体单元。而且,作为微多孔膜,例如可以例举聚烯烃微多孔膜。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锂二次电池用隔膜材料,在以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Vd F-HFP)的共聚物树脂为基体材料的锂二次电池用隔膜中,在所述隔膜中分散并混合有具有比所述共聚物高的软化点的氟类聚合物树脂颗粒即聚合物颗粒。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26485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040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与一面或两面具备含有氟树脂的多孔层的聚烯烃多孔膜相比,对被密合物的密合性优异,且抑制沉积物的生成。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具体手段包括下述的方面。
1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其具有:
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以及
树脂颗粒和树脂多孔膜中的至少一种,其附着于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一面或两面,且含有氟类树脂或者含有氟类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
2根据1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所述氟类树脂是含有偏二氟乙烯作为聚合成分的聚合物。
3根据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在将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平均孔径设为X,将所述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设为Y时,满足X<Y的关系。
4根据3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所述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Y相对于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平均孔径X的比(Y/X)大于1且为70.0以下。
5根据3或4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平均孔径X为50nm以上1500nm以下。
<6>根据<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所述树脂颗粒的平均粒径Y为5nm以上10μm以下。
7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孔隙率为50%以上90%以下。
8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多孔膜,其中,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附着有所述树脂颗粒和所述树脂多孔膜中的至少一种的表面的氟原子浓度为5atm%以上40atm%以下。
9一种聚酰亚胺多孔膜,其具有:
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以及
树脂颗粒和树脂多孔膜中的至少一种,其附着于所述聚酰亚胺多孔膜主体的一面或两面,且含有聚酰亚胺树脂以外的树脂,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1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