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菊花链通信转换方法、系统以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3770.0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91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卢丛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猛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69/08 | 分类号: | H04L69/08;H04L69/22;H04L69/24;H04L12/40;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恒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7 | 代理人: | 徐红银;刘翠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菊花 通信 转换 方法 系统 以及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菊花链通信转换方法及系统,包括:获取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的菊花链通信信号;集成了多种菊花链通信中继解析芯片的信息解析模块,将得到的所述菊花链通信信号一一解析为对应的菊花链通信交互信息;将解析得到的所述菊花链通信交互信息直接输出,或,再编码为多种通用通信协议信号后输出。同时提供了一种相应的终端。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专有菊花链通信协议无法直接读取其信息的问题,在保证现有菊花链通信成本低、体积小等优点下,同时实现了一种对专有菊花链通信协议的通用解析技术以及菊花链通信协议与多种通用通信协议下之间的信息转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菊花链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模组菊花链通信转换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池模组,防止电池模组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主从架构的电池管理系统,其主板与从板之间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CAN通信和菊花链通信。CAN通信具有应用时间长且通信稳定性好的特点,但是所需要使用的元器件较多,导致成本高、体积大。出于成本及应用环境等方面的考虑,业内逐渐发展了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菊花链通信,由于减少了芯片使用,更具成本优势,且适用于相对封闭的应用场景,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使用。
但是,菊花链通信技术目前还没有形成行业标准,主要是各AFE芯片厂家制定私有协议,各家的AFE芯片只能与自家的桥接芯片配套使用,各家对自己菊花链通信技术的命名也不同。
由于菊花链通信是专有协议,因此,采用菊花链通信通常存在无法直接读出电池模组信息的问题。基于该问题,目前的做法是:通过另设的万用表和温度探头等传感器,测量电池模组电压以及温度等信息,进而对电池模组的状态进行监控。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成本高昂,无法获得全面的信息,另设的监控设备增加了体积,抵消了菊花链通信所带来的好处,对电池模组本身配备的电池管理系统也是一种浪费,同时,也无法测量配备的电池管理系统功能是否在电池模组中正常工作。
经过检索发现:
公开号为CN11047187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菊花链通信结构及通信方法》,包括转换模块以及菊花链,转换模块与一MCU连接,所述菊花链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器件,排列在其中一端的器件与转换模块连接,且定义排列在另一端的器件为顶端器件,每两个相邻的器件之间采用DUART通信,所述MCU用于接收外部的指令并传输指令至转换模块。本发明的菊花链器件内置DUART通信接口协议,只需要上下各两个通信接口,实现半双工双向设置和通信协议支持,设置顶端器件用于支持双向差分DUART,电压模式的差分DUART,使支持低成本的高压电容器隔离,提高通信效率,功耗更均衡。但是该通信结构及方法仍然存在如下问题:
该菊花链通讯应用于电池管理系统内部,即将菊花链通讯传递的信号,供给于电池管理单元乃至于新能源整车使用,无法以直观或通用的形式呈现给予使用方,对于电池模组测试仍然需要通过另设的监测设备测量电压以及温度等信息,进而对电池模组的状态进行监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菊花链通信转换方法、系统以及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菊花链通信转换方法,包括:
获取一个或多个电池模组的菊花链通信信号;
利用集成了多种菊花链通信中继解析芯片的信息解析模块,将得到的所述菊花链通信信号一一解析为对应的菊花链通信交互信息;
将解析得到的所述菊花链通信交互信息进行直接输出,或,再编码为多种通用通信协议信号后通过对应通用通信协议端口输出。
优选地,所述菊花链通信的通信协议,包括:NXP、MAXIUM、TI以及LTC通信协议。
优选地,所述多种通用通信协议,包括:CAN协议、串口协议、以太网协议以及USB协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猛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猛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3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