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预测的IF钢精炼结束全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4430.X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光;付尚红;熊华报;左从华;胡云;冯胤明;吕永林;吴亚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7/068 | 分类号: | C21C7/068;C21C7/10;G06F17/18;C21C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王亚军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预测 if 钢精 结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预测的IF钢精炼结束全氧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A:确定转炉终点氧、转炉终点温度、钢包顶渣钙铝比、RH脱碳结束氧、RH加铝量以及RH升温吹氧量的参数数值;
B:根据参数数值确定各个参数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关系模型;
C:根据所述影响关系模型和RH出站全氧预测模型控制RH出站钢水全氧;所述RH出站全氧预测模型为:
T.O=20+K1(T.O[O]转炉-20)+K2(T.OT-20)+K3(T.OC/A-20)+K4(T.O[O]RH-20)+K5(T.OAlRH-20)+K6(T.OO吹氧量-20)
其中,
T.O为RH出站钢水全氧,ppm;
T.O[O]转炉为不同转炉终点氧对应的全氧值,ppm;
T.OT为不同转炉终点温度对应的全氧值,ppm;
T.OC/A为不同钙铝比对应的全氧值,ppm;
T.O[O]RH为不同RH脱碳结束氧对应的全氧值,ppm;
T.OAlRH为不同的RH铝耗对应的全氧值,ppm;
T.OO吹氧量为不同的RH吹氧量对应的全氧值,ppm;
K1为不同转炉终点氧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系数,K1=1.8-2.2;
K2为不同转炉终点温度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系数,K2=1.8-2.2;
K3为不同钙铝比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系数,K3=1.8-2.2;
K4为不同RH脱碳结束氧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系数,K4=1.8-2.2;
K5为不同的RH铝耗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系数,K5=0.8-1.2;
K6为不同的RH吹氧量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系数,K6=0.8-1.2;
各参数对RH出站全氧的影响关系模型为:
T.O[O]转炉=0.0831[O]转炉-20(350≤[O]转炉≤750)
T.OT=-0.9883T+1669.3(1650≤T≤1680)
T.OC/A=-103.72C/A+168.65(1.15≤C/A≤1.40)
T.O[O]RH=0.0826[O]RH–5.638(150≤[O]RH≤600)
T.OAlRH=18.6AlRH+4.012(0.9≤AlRH≤1.7)
T.OO吹氧量=0.1153O吹氧量+15.51(0≤O吹氧量≤200)
其中,
[O]转炉为转炉终点氧,ppm;
T为转炉终点温度,℃;
C/A为钢包顶渣钙铝比;
[O]RH为RH脱碳结束氧,ppm;
AlRH为RH加铝量,kg/吨;
O吹氧量为RH升温吹氧量,m3;
当前炉次的未产生参数用历史平均值来代替;所述未产生参数包括钢包顶渣钙铝比、RH升温吹氧量、RH脱碳结束氧、RH加铝量中的至少一种;当T.O[O]转炉>42.3时,出钢2/3后向钢包中加入铝粒,加入量M铝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M铝为铝加入量,kg;
W钢水量为钢包中的钢水量,t;
[O]转炉为转炉终点氧,ppm;
加铝后,所述RH出站全氧预测模型中的转炉终点氧[O]转炉按照[O]转炉=750ppm进行计算;当T.OT<8.95时,出钢结束后在合金微调站加入预调温废钢,加入量M废钢的计算公式为:
M废钢=(T-1690)*W钢水量*0.55
其中,
M废钢为预调温废钢加入量,t;
W钢水量为钢包中的钢水量,t;
T为转炉终点温度,℃;
加入废钢后,所述RH出站全氧预测模型中的转炉终点温度T按照T=1680℃进行计算;
当T.OC/A>49时,在RH脱碳结束前加入石灰粉,加入量M石灰的计算公式为:
M石灰=(1.3-C/A)*CaO%*1500
其中:
M石灰为石灰粉加入量,kg;
C/A为钢包顶渣钙铝比;
CaO%为钢包顶渣中CaO的百分含量,%;
加入石灰粉后,所述RH出站全氧预测模型中的钢包顶渣钙铝比C/A按C/A=1.3进行计算;当T.O[O]RH>44时,在RH脱碳期加入铝粒脱氧,铝粒一次性加入,铝粒加入量M铝2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M铝2为铝粒加入量,kg;
W钢水量为钢包中的钢水量,t;
[O]RH为RH脱碳结束氧,ppm;
加铝粒后,所述RH出站全氧预测模型中的RH脱碳结束氧[O]RH按[O]RH=300ppm进行计算;
当T.O[O]RH<6.75时,向钢水中吹入氧气,氧气吹入量V氧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V氧为氧气吹入量,m3;
W钢水量为钢包中的钢水量,t;
[O]RH为RH脱碳结束氧,ppm;所述T.O的控制策略如下:
当满足22≤T.O<25时,对铝粒加入量进行调整,铝粒加入量减小值△Al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Al为铝粒加入量减小值,kg;
[Als%]目标值为作业文件要求RH出站酸溶铝目标值,%;
[Als%]要求下限为作业文件要求RH出站酸溶铝下限值,%;
或者
当满足25≤T.O<27时,对铝粒加入量和吹氧量进行调整,铝粒加入量减小值△Al的计算公式为:
吹氧量减小值△O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Al为铝粒加入量减小值,kg;
△O为吹氧量减小值,m3;
[T]目标值为作业文件要求RH出站温度目标值,℃;
[T]要求下限为作业文件要求RH出站温度下限值,℃;当T.O≥27时,通过控制循环时间降低全氧预测值,控制方法为:
t加铝后循环时间=t要求时间+2
t合金化后循环时间=t要求时间+2
其中:
t加铝后循环时间为实际控制加铝后循环时间,min;
t合金化后循环时间为实际控制合金化后循环时间,min;
t要求时间为作业文件要求时间,min;
所述T.O控制策略,
当T.O≥27时,需要同时进行上述T.O≥27、25≤T.O<27、22≤T.O<25的相应控制流程;
当25≤T.O<27时,需要同时进行上述25≤T.O<27、22≤T.O<25的相应控制流程;
当22≤T.O<25时,仅需要进行上述22≤T.O<25的相应控制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43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