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基坑支护防渗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4644.7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8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胜;彭文渊;王子杰;张雄;韩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9/06;E02D19/18 |
代理公司: | 保定运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33 | 代理人: | 孙玉娣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支护 渗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防渗漏装置,涉及建筑施工领域,针对现有深坑基支护板在渗水的影响下更容易变形、开裂,降低其支护作用,严重时造成坑基侧壁坍塌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支撑立柱、支撑背板、支撑前板和导流槽,所述支撑立柱沿深基坑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多组,所述支撑前板与两个相邻支撑立柱之间可拆卸设置,且所述支撑前板紧贴深基坑侧壁,所述支撑背板与两个相邻支撑立柱之间可拆卸设置,且所述支撑前板与所述支撑背板之间预留有排水间隙,所述支撑背板远离所述支撑前板的一侧下边缘可拆卸式安装有导流槽。本发明以疏流代替封堵,极大程度上解决了深坑基侧壁渗水的问题,为后续深坑基内部的施工带来了便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防渗漏装置。
背景技术
深基坑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米(含5米),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工程。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
随着国内基建行业的快速发展,基建技术也随之大幅进步,建造建筑物在建造时首先要挖出基坑,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建设工程面临着岩溶地质条件,就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而言,由于岩溶地质中富含裂隙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面临着严重的岩溶裂隙渗水问题,目前的深坑基支护结构大多只能对坑基侧壁渗出的地下水进行封堵,然而支护板密封性较差,深坑基侧壁的渗水依然会渗漏到坑基内部,导致坑基无法施工,同时长时间的渗漏会导致护板腐蚀,致使支护板更容易变形、开裂,使护板的支护作用降低,严重时造成坑基侧壁坍塌,引发施工安全事故,为此,我们设计出一种深基坑支护防渗漏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深坑基支护板密封性较差,长时间的渗漏会导致护板腐蚀,致使护板更容易变形、开裂,使护板的支护作用降低,严重时造成坑基侧壁坍塌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深基坑支护防渗漏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深基坑支护防渗漏装置,包括支撑立柱、支撑背板、支撑前板和导流槽,所述支撑立柱沿深基坑侧壁等间距设置有多组,所述支撑前板与两个相邻支撑立柱之间可拆卸设置,且所述支撑前板紧贴深基坑侧壁,所述支撑背板与两个相邻支撑立柱之间可拆卸设置,且所述支撑前板与所述支撑背板之间预留有排水间隙,所述支撑背板远离所述支撑前板的一侧下边缘可拆卸式安装有导流槽;
所述支撑前板上呈阵列开设有贯穿的导流孔,所述支撑背板的下半部分呈阵列开设有贯穿的排水孔,所述深基坑侧壁渗出的地下水依次穿过导流孔、排水孔流向导流槽中。
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固定插柱,所述支撑立柱通过固定插柱固定插入深基坑侧壁出的地面中,所述支撑立柱的两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对称开设有T型的前板安装槽,所述支撑立柱位于前板安装槽的一侧同样对称开设有T型的背板安装槽,两条所述背板安装槽之间的支撑立柱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杆体收纳槽,所述杆体收纳槽内转动安装有伸缩支撑杆,所述支撑立柱位于杆体收纳槽的两侧中部分别转动安装有加强臂一和加强臂二。
优选的,所述伸缩支撑杆包括主杆体和螺纹杆体,所述主杆体的一端转动安装在杆体收纳槽内的上端,所述主杆体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螺纹通道,所述螺纹杆体通过螺纹通道与主杆体螺纹伸缩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强臂一远离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对接板,所述加强臂二远离转动连接的一端设置有U型对接槽,相邻所述支撑立柱的加强臂一通过对接板与加强臂二的U型对接槽对接,且对接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背板包括板体一、T型对接条一、支撑垫块,所述板体一的两侧均设置有T型对接条一,所述板体一两侧的所述T型对接条一插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立柱的背板安装槽之间,所述板体一的一侧呈阵列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垫块,所述板体一的另一侧下边缘出开设有插槽,所述板体一的下半部分呈阵列开设有贯穿的排水孔,且所述插槽位于排水孔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二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46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