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复合分散液、高气体阻隔性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5344.0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林波;黄芳芳;李伯耿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69/12 | 分类号: | B01D69/12;B01D69/02;B01D6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何秋霞;胡红娟 |
地址: | 31001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复合 分散 气体 阻隔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纳米复合分散液、高气体阻隔性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纳米复合分散液包含0.3‑40vol%水性聚酯纳米粒和0.2‑10vol%的剥离态层状纳米粒子,余量为水,由含磺酸盐基团的水性聚酯、层状纳米填料在搅拌超声作用下分散在水中而制得。纳米复合分散液直接成膜或在经等离子处理的基膜表面涂覆成膜,制得纳米复合膜。尽管层状纳米粒子总的用量不高,但由于层状纳米粒子在水性聚酯基材中均匀分散、高度剥离、高度取向及高含量,因而所得纳米复合膜具有优异的气体阻隔性,可达基材或基膜的2个数量级及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复合分散液、高气体阻隔性纳米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聚合物/层状纳米复合材料中,层状纳米粒子通常被认为是对气体完全不可渗透的,是优异的“纳米屏障壁”,它的存在使扩散的气体分子需要经过更长、更曲折的渗透路径,导致纳米复合材料的气体渗透系数降低,气体阻隔性得以提高。因此,与层状纳米填料进行纳米复合制备聚合物/层状纳米复合材料是提高聚合物材料的气体阻隔性的重要方法。它往往还能有效提高聚合物材料的结晶性、力学性能、耐热性等其它性能,因而广泛用于不可生物降解和可生物降解的各种聚合物的改性中。
根据制备方法和条件的不同,层状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呈现三种结构形态:剥离型、插层型和絮凝型。如要真正获得显著的气体阻隔改性效果,尤其是达到数量级的提高,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聚合物基体与纳米填料之间具有足够的相容性和界面相互作用,(2)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分散并充分剥离,(3)剥离后的层状纳米填料具有大的径厚比,(4)层状纳米填料在聚合物基体中沿垂直于气体渗透的方向充分取向,(5)聚合物基体中的层状纳米填料含量足够高。
目前常用的聚合物/层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插层、熔融插层、原位聚合法、层层自组装法。这些方法都在聚合物气体阻隔改性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也存在各自的缺陷。
溶液插层法是指将聚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有机溶剂中,同时将层状纳米填料有机改性后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将二者混合均匀,聚合物分子链扩散进入填料层间,使层状纳米填料发生插层乃至剥离,经过沉淀和/或挥发脱除有机溶剂后制得纳米复合材料。文献1(Thermal,mechanical,and gas barrier properties of ethylene-vinyl alcoholcopolymer-based nanocomposites for food packaging films:effects of nanoclayloading.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2014,11:131)公开了以二甲基乙酰胺为溶剂采用溶液插层法制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结果表明添加了3wt%有机蒙脱土的纳米复合膜的氧气和水汽渗透系数分别下降了59.4%和90.1%。文献2(Bio-nanocomposite films reinforced with organo-modified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Preparation,morphology and properties.Appl ClaySci,2016,126:72-80)公开了采用溶液插层法制备含0.5vol%纳米填料的PBAT纳米复合物,其氧气渗透系数下降13%。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7033557A)公开了采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有机溶剂通过溶液插层法和延流成膜法制备PBAT纳米复合膜,其水汽阻隔性下降26.3%。溶液插层法有利于层状纳米填料的插层乃至剥离,有利于提高纳米填料含量,但是存在聚合物溶解时间长、溶剂易残留、回收成本高、不环保等问题,很少用于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际生产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53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