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USB OTG智能识别及电压/电流保护功能的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6451.5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4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杜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11/00 | 分类号: | H02H11/00;H02H9/02;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usb otg 智能 识别 电压 电流 保护 功能 电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USB OTG智能识别及电压/电流保护功能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USB接口、供电/受电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和受电模块;通过供电/受电控制模块识别外部设备的信号,通过供电模块和受电模块实现所述电路的供电受电状态的切换;过压/欠压保护模块对受电模块的受电信号进行电压检测,检测外部供电电源的供电电压达到系统要求后才开启受电,防止外部供电电压过低导致负载工作异常,防止外部供电电压过高导致电路损坏。通过过流/限流保护模块,防止外部负载异常,导致瞬态电流及稳态电流过大导致电路损坏或工作异常;电路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供电/受电切换,通过过压/欠压保护模块和过流/限流保护模块保护电路,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具有USB OTG智能识别及电压/电流保护功能的电路。
背景技术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是一种数据交换的通用接口,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产品中。OTG(On The Go技术)是在USB2.0引入的一种技术,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
现有技术中,所述电路的供电和受电的切换,是通过USB接口的OTG功能实现的。具有OTG功能的所述电路检测到USB ID连接的OTG ID为低电平时,表示接入的外设设备为受电设备,所述电路通过USB接口给外设设备供电;而当具有OTG功能的所述电路检测到USBID连接的OTG ID为高电平时,表示接入的外设设备为供电设备,外部设备通过USB接口给所述电路供电。
目前一般USB OTG功能的设备需要借助特殊的芯片进行状态切换,例如常用的采用PHILIPS ISP1362芯片来实现USB OTG功能,电路复杂,并且不具备电流/电压保护功能,电路易损坏,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USB OTG智能识别及电压/电流保护功能的电路,可实现所述电路的供电/受电状态的切换,电路结构简单,并具有电流/电压保护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USB OTG智能识别及电压/电流保护功能的电路,所述电路包括:USB接口、供电/受电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受电模块、过压/欠压保护模块和过流/限流保护模块;
所述USB接口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所述USB接口的USB ID端与所述供电/受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受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控制端连接;
所述过流/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入端用于连接第一供电电源,所述过流/限流保护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USB接口的VBUS端连接;
所述受电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USB接口的VBUS端连接,所述受电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过压/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过压/欠压保护模块的输出端用于连接负载;
所述供电/受电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USB ID端的电平信号,生成并输出供电控制信号给所述供电模块;
所述过流/限流模块用于减小所述第一供电电源传输给所述供电模块的供电信号的瞬态电流及稳态电流;
所述供电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供电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供电信号的导通或截止;
所述受电模块用于接收所述USB接口的VBUS端的电压信号,生成并输出受电信号给所述过压/欠压保护模块;
所述过压/欠压保护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受电信号的电压是否在预设的受电电压范围,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是否给所述负载供电。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供电/受电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开关单元和第二开关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64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