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容上电测试治具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8490.9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G01R2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边晓红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测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上电测试治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板、绝缘固定层以及底板;绝缘固定层设置有若干用于固定电容器的安装孔;顶板、绝缘固定层之间形成供放置电容器的腔体;其中,底板和顶板通电,且底板的电极性与顶板的电极性相反。本发明提供的底板表面为一平面,绝缘固定层上设置的安装孔能够与底板之间形成半开的凹槽,供电容器放置,绝缘固定层起到辅助固定电容器的作用;且电容器放置在安装孔内时,电容器能够与底板形成接触;对电容器进行电测试时,直接将电容器放置在绝缘固定层,安装好顶板即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治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电容上电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电容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电容量、损耗角正切、绝缘电阻、介质耐电压及温度特性等电性能测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一致性、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传统的夹具做法是将产品焊接到测试基板上,再进行试验。这种做法易对产品易造成破坏,且无法重复利用、测试精确度低等缺点。同时,旧测试夹具只能进行单项电性能试验,无法进行切换。在电容器进行电性能测试过程中,传统夹具不易安放电容且易损伤电容表面的金层电极,影响测试的可靠性及结果;且在高低温测试过程中测试顶端与电容器容易发生接触不良,导致测量失效,从而无法准确测试电容器的各项电性能。每次测试失效,需要重复进行,甚至重新焊接产品,影响了测试效率。尤其是,无法准确有效地测试小尺寸产品。
因电容器体积过小,最小尺寸仅0.15mm×0.15mm×0.05mm,产品电极表面为金电极,传统测试夹具易损伤其镀金层,影响其电性能,同时产品焊接到测试基板上,完成某项性能测试后,无法取下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需要重新焊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上电测试治具,解决了电容器焊接到测试基板后,导致不容易取下电容器进行其他项目的测试的问题,提高了电容器的测试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上电测试治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顶板、绝缘固定层以及底板;所述绝缘固定层设有固定电容器的安装部;所述顶板、所述绝缘固定层之间形成供放置所述电容器的腔体;
其中,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电连接,且所述底板的电极性与所述顶板的电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中部朝所述绝缘固定层的方向突起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端面抵靠于所述绝缘固定层;所述连接部将所述腔体分隔成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上电测试治具还包括有探针,所述顶板设置有若干供所述探针穿过的第一通孔,且所述探针与所述顶板形成电连接;所述探针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电容器电连。
进一步地,所述探针为弹簧探针。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容器放置在所述安装部,且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底板接触形成电连接;所述第二端与所述顶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绝缘固定层设置有第三通孔以及所述底板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四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电容上电测试治具还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以及所述第四通孔将所述顶板、所述绝缘固定层以及所述底板连接在一起,且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绝缘固定层的一面中部还设置有凸块;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背离所述绝缘固定层的一面两侧还设置有辅助固定块,所述辅助固定块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凸块的厚度;所述底板设置有第五通孔,所述辅助固定块设置有第六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六通孔连通,所述底板与所述辅助固定块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固定层采用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均采用导电的金属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部包括若干安装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丘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84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慧交通信息管理用智能多屏监控设备
- 下一篇:安检CT目标物识别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