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型定制化真型试验负荷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0378.8 | 申请日: | 2021-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4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冯光;李冠华;李辉;贺子鸣;徐铭铭;董轩;张建宾;陈明;宋云东;孙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型 定制 化真型 试验 负荷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测试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定制化真型试验负荷系统,包括隔离的试验系统和10kV电源,所述试验系统包括降压变压器压器、升压变压器及带有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线路,所述的10kV电源与所述降压变压器压器、升压变压器依次相连,所述的升压变压器与带有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线路相连接;所述的升压变压器与母线相连接;所述带有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线路包括串联的台区变压器和节能型定制化负荷;所述的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变压器低压侧及升压变低压侧相连。本发明实现试验线路负荷的任意配置且不会造成与试验负荷等同容量的损耗,提高负荷容量,实现用电负荷与发电负荷的双重模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主动干预型消弧装置测试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定制化真型试验负荷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是电网和用户之间的连接桥梁,在电力网电能分配角色中具有关键作用。配电网接地故障是配电网运行过程中最常见、发生比率最高的故障类型,同时也是配网故障停电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配电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1)自动消弧线圈接地,此为配网的主要应用方式;(2)电阻接地方式,主要应用在北上广等以电缆为主的大中城市配电网;(3)中性点对地绝缘方式,主要应用在农村小规模架空线路为主的配电网。
我国l0kV配网普遍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形式,由于稳态故障电流微弱、接地过程复杂、电弧不稳定等原因,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和定位已成为困扰现场多年的难题,且国内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针对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现场多采用原始的人工拉线方式进行选线,此方式效率低下、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较差。
中国发明申请CN103021241A一种低电压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该申请包括发电机组、输配电变压器、线路的物理模型、负载和配电网;所述输配电变压器将高电压电变为低电压;所述线路的物理模型根据等值电路计算出电阻、电容、电感的数值,用电阻、电容、电感搭出电力线路的等值电路。但是这个实验系统占地面积非常大,试验模型的拓扑结构不易更改,不具备配电网的接地方式模拟,更不能满足电负荷与发电负荷的双重模拟。
中国发明申请CN110609202A一种10kV-66kV配网间歇性弧光接地真型模拟试验装置。该申请包括MCU处理单元、按键板、开关量输出单元以及连接在配网中相线与地之间的间歇性弧光接地触发单元;通过控制间歇性弧光接地触发单元的受控端,来控制弧光产生。这个试验装置是在10kV-66kV真实系统仅仅进行弧光接地试验,并且受到很多条件限制,也不能实现电负荷与发电负荷的双重模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型定制化真型试验负荷系统,实现试验线路负荷的任意配置且不会造成与试验负荷等同容量的损耗,提高负荷容量,实现电负荷与发电负荷的双重模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定制化真型试验负荷系统,包括隔离的试验系统和10kV电源,所述试验系统包括降压变压器压器、升压变压器及带有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线路,所述的10kV电源与所述降压变压器压器、升压变压器依次相连,所述的升压变压器与带有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线路相连接;所述的升压变压器与母线相连接;所述带有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线路包括串联的台区变压器和节能型定制化负荷;所述的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输出端与所述降压变压器低压侧及升压变低压侧相连。
具体的,所述节能型定制化负荷基于多个负荷模块并列型式,由负载侧断路器与台区变压器相连,馈能侧断路器与降压变压器低压侧相连;单个负荷模块采用背靠背交直交变流器结构。
具体的,所述的节能型定制化负荷的保护逻辑包括装置外部保护与内部保护;所述外部保护包括输入/输出侧电流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电压越界保护、欠相保护和掉电保护;所述内部保护包括器件短路保护、母线过压/欠压保护、采用多电平结构时的正负电压不平衡保护、模块化并联时的环流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0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