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及其干烧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01027.9 | 申请日: | 2021-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84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林镇城;陈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6/32 | 分类号: | A47J36/3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卢梓雄;丁德轩 |
地址: | 5150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干烧 烹饪 设备 及其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及其干烧检测方法,防干烧烹饪设备包括外壳、水容器、控制装置、发热盘、上盖、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和至少一个食材容器,水容器、控制装置和发热盘分别设置在外壳腔体中,食材容器放置在水容器中,上盖盖合在水容器的开口上;发热盘包括盘体和发热板,发热板安装在盘体上,发热板设有绝缘区域;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包括触控芯片、电极层和导线,触控芯片安装在盘体上,电极层贴附在发热板绝缘区域的下表面上,并且电极层通过导线与触控芯片的相应引脚连接。这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及其干烧检测方法能够在被加热锅体内的水烧干时自动停止加热,避免由于锅中水烧干导致干烧的情况发生,并且检测时无需与锅内水直接接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烹饪用具,特别涉及一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及其干烧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电器类烹饪设备由于操作简单,加热速度快,逐渐代替传统的需要依靠明火进行加热的锅具,成为各个家庭更倾向于选择的烹饪用具。在烹饪设备中,为了防止机身干烧,通常会在机身设置防干烧装置;目前的防干烧装置一般采用按压开关或者光电开关,当锅具放置在机身上加热时,锅具将按压开关按下或者将光电开关阻挡,从而使机身电源接通;当锅具被提起时,会使按压开关复位或光电开关不再被阻挡,此时机身电源断开,机身中的加热装置不再工作。采用这种结构的防干烧装置通常是为了避免将锅具提起时,电源忘记断开导致干烧的情况发生,并且只适用于直接加热的烹饪方式(如煎、炒、炸、煮等)。
而对于间接加热的烹饪方式(如隔水炖、蒸等),这些烹饪方式需要采用专用的烹饪设备,通常这种烹饪设备包括外锅、加热装置、上盖和至少一个食材容器(如隔水炖锅、蒸隔板、蒸锅等),加热装置设于外锅底部,上盖盖合在外锅顶部的开口上,食材容器放置在外锅的腔体中。烹饪食物时,需要在外锅的腔体中加水,并将盛有食材的食材容器放入外锅的腔体中,加热装置对外锅腔体中的水加热,再由水将热量传递给食材容器及其中的食材,逐步将食材煮熟。对于这种烹饪设备,出现干烧的情况通常为外锅中水烧干后加热装置继续工作导致;在这种情况下,防干烧装置采用按压开关或光电开关都无法检测出干烧的情况发生;因此目前也有采用水位仪或温度传感器的防干烧装置,这种防干烧装置能在水位过低或是在水烧干后导致温度不正常时将电源断开,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将水位仪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锅体的腔体中,因此在加热时,水会直接与水位仪或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这些水加热后形成的水蒸气还会与食物接触,卫生情况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索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及其干烧检测方法,这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及其干烧检测方法能够在被加热锅体内的水烧干时自动停止加热,避免由于锅中水烧干导致干烧的情况发生,并且检测时无需与锅内水直接接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干烧烹饪设备,包括外壳、水容器、控制装置、发热盘、上盖和至少一个食材容器,水容器、控制装置和发热盘分别设置在外壳的腔体中,食材容器放置在水容器中,上盖盖合在水容器顶部的开口上;发热盘包括盘体和发热板,发热板上设有发热器件,水容器的底部设有供发热板上表面露出的通孔,发热板安装在盘体的上端并自通孔露出在水容器中,其特征在于:发热板包括处于中部的发热区域和环设在发热区域边沿的绝缘区域;所述防干烧烹饪设备还包括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包括触控芯片、电极层和导线,触控芯片安装在所述盘体上,电极层贴附在发热板绝缘区域的下表面上,并且电极层通过导线与触控芯片的相应引脚连接;触控芯片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盘体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加热过程中,通过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检测电容值的变化,判断水容器中的水是否烧干,当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检测不到电容值时,电容式防干烧检测器判断启动断电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01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